[实用新型]一种风电机组雷电保护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6861.X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4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赵习武;邓长征;邱立;王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58 | 分类号: | H01R4/58;H01R4/6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雷电 保护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装置,特别是一种风电机组雷电保护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风电机组普遍建在旷野地带,土壤电阻率都较高,通常需要将各风电机组接地装置互联以实现降阻,从而提高泄放雷电流的效果,使接地电阻满足要求。随着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和塔筒的高度不断增加,风电场中风电机组间隔距离越来越大,使得把每台风电机组的接地装置连接成网的成本越来越高。如取消互联,为每台每台风电机组设置完全独立的接地装置,受高土壤电阻率影响,传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
专利“风电机组垂直多层复合雷电保护接地装置(CN202495578U)”公开了一种由多个单层水平接地导体和垂直接地导体组成的接地装置,降阻效果明显,但其结构相对而言较为复杂。
专利“风力发电筒焊接接地装置(CN202103173)”提出了一种增强接地装置与塔筒的良好接触,提高接地的到导电质量,但其降阻效果不是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雷电保护接地装置,使流散电流通过多个电极向周围土壤中扩散,有效降低接地电阻,保护电机组电子器件。且本新型结构简单,安装过程简单,安装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电机组雷电保护接地装置,环状电极周围连接设有多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上设有第二电极。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电极中点与第二电极中点连接,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垂直。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所形成的平面与环状电极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电极为四个,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电机组雷电保护接地装置,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整个接地体埋入风电机组地下,流散电流由环状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点注入,通过环状电极,以及外围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向土壤中扩散,避免电流直接进入高电阻率土壤中,由于接地电阻偏高导致电压过高反击电机组,造成的电机组内部电子器件的损坏。本新型所采用的接地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利,并且其降阻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埋入地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环状电极1,第一电极2,第二电极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采用不锈钢材料,环状电极1半径取50m,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的长度取60m,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将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焊接,焊接好后再与环状电极1焊接为一体,使其处于同一平面,且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的夹角为90度。将这一结构的接地体水平埋入地下0.8m,第一电极2与环状电极1的连接端与接地引向线相连。当雷电流入侵时,流散电流由环状电极1和第一电极2的连接点注入,环状电极1、第一电极2和第二电极3向周围土壤扩散电流,以实现降低接地电阻。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降低了流散电流的接地电阻,避免了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压过高,对电机组内部电子器件进行了保护,避免了电子器件的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68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线接头保护装置
- 下一篇:反射阵辐射单元及平板反射阵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