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6117.X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郭璐;费轶;王亚琴;王康;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5/12 | 分类号: | G01N2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尘 最低 着火 温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粉尘云着火是空气中粉尘云发生爆炸的初始现象。
工业生产中常伴随大量的粉尘的产生,并且大多以粉尘云的形式存在。在温度较高或干燥的空间内,粉尘云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爆炸,导致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粉尘云最低点火温度是粉尘爆炸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参数,是对粉尘爆炸敏感度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是选择防爆电器设备及生产工具的重要依据。因此,深刻理解其含义,正确引用这一特性参数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N200910244061.1涉及一种固体燃料着火温度的测量方法,该方法使用示差热天平,将试样放置在托盘上,热电偶放置在试样表面上方2~5mm以内,通入给定氧气浓度的反应气体,得到温升曲线,观察曲线是否出现鼓包;如果出现鼓包,将鼓包起点定义着火时刻,将该时刻对应的温度定义为该氧气浓度下的着火温度;如果在给定浓度条件下没有鼓包出现,则逐步加大氧气浓度,测得一组具有温度鼓包的温升曲线,得到一组不同氧气浓度下的着火温度,然后拟合得到氧气浓度和着火温度的关系式,使用该关系式计算得出给定浓度条件下的着火温度。
目前,尚未有按照VDI2263以及GB/T 16429-1996的要求对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设计过类似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装置。该装置用于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中,具有准确性较好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加热炉(11)、石英管(10)、空压机(1)、储尘罐(2)和数据采集控制器(7),空压机(1)出口管线与储尘罐(2)入口相连,储尘罐(2)出口管线与管式加热炉(10)内的石英管(10)顶部入口相连,石英管(10)外设有电加热带(4),电加热带(4)外设有石棉防火保温层(3),数据采集控制器(7)与至少一个耐高温光敏传感器(5)和至少两个温度传感器(6)相连,每个耐高温光敏传感器(5)的另一端深入石英管(10)内部,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6)的另一端伸入石英管(10)内部,另一个温度传感器(6)的另一端与电加热带(4)相连,数据采集控制器(7)与计算机(9)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管式加热炉(11)底部设有废料铲(8)。
所述空压机(1)将压缩空气吹进储尘罐(2),将储尘罐(2)内粉尘以粉尘云的形式吹入已加热到设定温度的管式加热炉(11)内的石英管(10)中,如发生着火现象,则耐高温光敏传感器(5)将信号传至数据采集控制器(7)并记录。当实验到未出现到着火时,将粉尘质量与喷尘压力分别采用较低和较高以及的规定值进行实验,直至连续10次实验未出现着火为止,若石英管(10)内温度小于等于300℃,则应减去10℃;若大于300℃,则应减去20℃,即为该样品的最低着火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对于从事化学品危险性相关研究的科研院所、从事危险化学品鉴定和测试的相关检测机构来说,能够准确测试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为研究其本质和危险特性级别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有可能产生粉尘的生产企业的来说,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规避风险,保证安全,提高了经济效益。该装置设计并试制完成后,先后使用粒径为240目的面粉以及500目的石松子粉等样品的进行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测试,测试过程中装置运行稳定,控温精确,光敏电阻能够准确感应到着火现象,最终测得的最低着火温度与文献值相符,完全达到VDI2263以及GB/T16429-1996中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试方法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空压机;2为储尘罐;3为石棉防火保温层;4为电加热带;5为耐高温光敏传感器;6为温度传感器;7为数据采集控制器;8为废料铲;9为计算机;10为石英管;11为管式加热炉。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未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6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测试装置
- 下一篇:具有漏油检测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