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耐氨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4480.8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8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蔡泽农;洪茂钦;庄治民;蔡小波;余浩;杜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8 | 分类号: | H02K3/38;H02K3/44;H02K3/50;H02K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封闭式耐氨电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原有的氟氯昂制冷剂已逐渐被氨制冷剂所取代,称为新的制冷剂材料。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达30℃时也绝不可能超过1.5MPa。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将氨作为压缩机的内部的制冷剂,制造电机,进而制造制冷设备,将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现有的通用的标准电机,或其它类型的电机,主要考虑电机的耐温等级,而其绝缘材料材料很难找到可以稳定工作在液态氨中,诸如绝缘纸、电磁线、浸渍漆等。
氨的化学腐蚀性以及少量的水分组合在现有的绝缘材料层上即成为离子型的导电材料,即氨附着在普通绝缘材料表面时,就形成了导电层,这也是目前其它看似能够在氨中工作的电机用绝缘材料、实际上都不能在氨环境中工作的主要原因。
故现有的电机的结构不能确保氨作为制冷剂的电机的正常运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在氨环境中可以正常运行的封闭式耐氨电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封闭式耐氨电机,包括定子铁芯、缠绕在所述定子铁芯槽内的定子绕组、绝缘间隔所述定子绕组的槽绝缘以及固定所述定子绕组的槽楔,其中所述定子绕组具有极间连线引出线,所述极间连线引出线的端部具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内布置有氨作为制冷剂,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接线端子出口,接线端子导电件贯穿所述接线端子出口,所述接线端子导电件对应于所述接线端子出口的位置套装有瓷绝缘件,所述瓷绝缘件的内壁紧贴所述接线端子导电件的外环面,所述瓷绝缘件的外环面紧贴所述接线端子出口的内壁,所述瓷绝缘件的内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腔内,所述接线端子导电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的部分设置有氟塑料层,所述氟塑料层的外端面紧贴所述瓷绝缘件的内端面,所述接线端子导电件具体为铝材质或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绕组的两个端部通过包扎带捆绑,所述包扎带的材质为氟塑料带。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的槽口部分通过尼龙锁紧扣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接线螺母套分别装于所述外端外螺纹、内端外螺纹,位于同一段外螺纹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接线螺母的端面间留有间距;所述氟塑料层遮盖住所述内段外螺纹上的所述接线螺母,确保接线螺母的外层的绝缘性,所述接线螺母的外层连接导线的外环面同样设置有氟塑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出口为台阶孔结构,所述台阶孔结构的内段为大径结构、外端为小径结构,所述台阶孔结构的内侧还设置有铆压内凸结构,所述瓷绝缘件的中端位置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外端面紧贴所述台阶孔结构的定位边,所述凸台结构的内端面被铆压后的铆压内凸结构所包裹。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结构的外端面和所述台阶孔结构的定位边之间装有金属密封件;所述凸台结构的内端面和铆压后的铆压内凸结构之间装有铆压铜环;所述凸台结构的外环面和大径结构的内壁之间装有第一耐氨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导电件对应于所述瓷绝缘件的后端位置设置有自内向外收口的圆锥定位结构,所述瓷绝缘件所对应的内腔设置有圆锥定位腔,所述圆锥定位结构定位于所述圆锥定位腔。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导电件对应于所述接线端子出口的厚度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两个圆环凹槽,两个第二耐氨密封圈分别套装于对应的所述圆环凹槽内,所述第二耐氨密封圈的外环面紧贴所述瓷绝缘件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绕组为涂覆有聚苯硫醚的铝导体电磁线;所述槽绝缘为无碱玻璃纤维布涂覆氟塑料的复合绝缘布;所述槽楔为氟塑料板;所述极间连线引出线外部套设有氟塑料和玻璃纤维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子绕组包括上层绕组、下层绕组,所述的上层绕组、下层绕组之间通过层间绝缘进行间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44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