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解-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1341.X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5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军;汪翠萍;郗皓;吴远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解 颗粒 污泥 一体化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解-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污水水量也在不断增加,而目前污水处理厂大规模占地、大量副产物的产生以及恶劣的周边环境,与城市紧张的用地现状、人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以及技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矛盾。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污水处理集约化、高效化、低碳化的技术,而好氧颗粒污泥为未来污水厂发展提供了一条道路。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在沉降性能、生物质浓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大幅缩减污水处理厂构筑物占地面积,并且能在一个反应器里实现有机污染物、氮、磷的同步脱除,其中有机污染物通过COD(化学需氧量)来表征,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好氧颗粒污泥技术仍有很多瓶颈,限制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实现普适化、规模化运行。首先,传统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时间较长,一般40-60天才能形成颗粒雏形,在国内市政污水COD负荷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污泥颗粒化进程更是缓慢;其次,传统的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方式很难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会不时出现颗粒解体、污泥流失等现象,在供氧量不足时更会出现丝状菌大量增殖,导致处理能力急剧下降,甚至污泥体系崩溃,因此如何实现活性污泥快速颗粒化并实现反应器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科学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解-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困难,系统难以长期稳定运行的问题,以有效地实现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元素的同步去除,保证出水品质和简化工艺流程。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解-好氧颗粒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进水单元、第二进水单元、排水单元、排泥单元、控制单元以及依次设置的水解酸化区、调节区和好氧颗粒污泥区;第一进水单元与水解酸化区连通,水解酸化区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口,以连通调节区;调节区和好氧颗粒污泥区通过第二进水单元连通,排水单元与好氧颗粒污泥区连通,排泥单元设置在好氧颗粒污泥区的下部;曝气单元与好氧颗粒污泥区连通,第一进水单元、第二进水单元、曝气单元、排水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还包括设在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区内的导流筒和设置在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区上部的第二溢流口。
其中,所述水解酸化区与好氧颗粒污泥区均采用圆柱体形式的反应器。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单元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一布水器,所述第一布水器设置在所述水解酸化区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一布水器;
所述第二进水单元包括第二水泵和第二布水器,所述第二布水器设置在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区的底部,所述第二水泵连通所述调节区与所述第二布水器。
其中,所述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均为两边对称的穿孔管网结构,穿孔管网结构的进水口位于其中央位置,布水口位于布水管的下方。
其中,所述排水单元包括第一排水阀和第二排水阀,所述第一排水阀设在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区的1/2高处,所述第二排水阀设在所述好氧颗粒污泥区的1/4高处。
其中,所述曝气单元包括曝气器、鼓风机以及气体流量计,所述曝气器采用微孔曝气头,若干所述微孔曝气头均布设在所述导流筒内的下方,鼓风机与所述曝气器连通,气体流量计设置在鼓风机与所述曝气器连通的通路上,控制单元与鼓风机连接,以控制鼓风机的鼓风量。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以及设置在控制箱内的双循环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所述双循环时间继电器通过所述中间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排水阀和第二排水阀。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箱以及设置在控制箱内的双循环时间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所述双循环时间继电器通过所述中间继电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排水阀和第二排水阀。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1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硫磺制备液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