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槽节能气动系统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4077.7 | 申请日: | 2015-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0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段卫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卫武 |
主分类号: | C25C3/20 | 分类号: | C25C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史静 |
地址: | 0440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槽 节能 气动 系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槽节能气动系统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铝行业电解槽上,打壳气缸安装在电解槽上,电解槽在电解过程中氧化铝不断消耗,电解质中氧化铝浓度不断下降,为了使电解过程连续进行,这时便需要往电解槽中添加氧化铝,我们称之为下料作业。而电解槽在电解时电解槽表面被一层坚硬的壳面所覆盖,氧化铝是无法直接添加上的,必须把壳面打破才能添加进氧化铝,这时便需要打壳作业,把电解槽壳面打开一个破洞,来添加氧化铝。打壳机构便起到打壳的作用,它主要由打壳气缸和打壳锤头组成。打壳气缸起到伸缩作用,而打壳锤头连接在打壳气缸上起到击破壳面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电解槽气动系统存在如下缺陷:1、气缸内泄严重,用气量大,导致气压系统压力偏低,严重时影响系统压力;2、下料器下料精度低,故障率高存在漏料现象;3、三元件供油效果差,打壳气缸气控阀与密封件出现干摩擦,打壳气缸在打壳作业时,存在卡头堵料的现象,并且震动大,对气缸轴叉、吊耳、气控阀等影响过大,导致密封件损坏严重故障率高,严重时出现轴叉脱丝造成打击头掉落,打壳气缸气控阀故障率高,备件消耗大;4、电解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中所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解槽节能气动系统控制装置,节气可达到60%,实现气动系统故障自动报警,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故障率,为电解生产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同时提高下料精准度,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解槽节能气动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若干定容下料器及若干打壳气缸,其中,所述若干打壳气缸上均设置有打壳锤头,并且,所述若干定容下料器及所述若干打壳气缸上均连接有智能气控柜及三定供油装置,所述智能气控柜及所述三定供油装置均连接有电源,所述智能气控柜还连接有气源;所述智能气控柜包括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上电连接有二位换向电磁阀、报警装置、压力继电器及截止阀,所述二位换向电磁阀与所述若干定容下料器及所述若干打壳气缸电连接,所述压力继电器分别通过气源控制器一与气源控制器二与所述二位换向电磁阀与所述截止阀电连接,所述截止阀与所述打壳气缸主气管连接,所述二位换向电磁阀及所述气源控制器一均与所述气源相连;所述定容下料器包括下料器本体及设置在所述下料器本体内的下料气缸,所述下料气缸动力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弹簧差动装置、进料阀门及下料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三定供油装置包括润滑泵及电连接在所述润滑泵上的容积式分油器,其中,所述润滑泵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容积式分油器与所述定容下料器及所述打壳气缸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容下料器及所述打壳气缸的数量均为2个。
进一步的,所述打壳锤头的材质为合金结构钢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系统报警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截止阀的断气功能和打壳气缸的自锁功能解决气缸內泄问题,节气可达到60%,同时,实现气动系统故障自动报警,使电解生产更加节能、环保,大面积提高打壳气缸和打壳锤头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稳定性,减少故障率;高精准定容下料器提高了下料的准确性,减少了下料的故障率;本装置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安全性及可靠性高,不会出现人员及设备安全事故,减少了设备成本与维修难度,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减轻劳动力,具有良好经济性,降低铝电解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解槽节能气动系统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气控柜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定容下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三定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卫武,未经段卫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4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电解槽用多段独立式集气下烟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钢管自动酸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