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床垫的闹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20666.8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0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任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心怡 |
主分类号: | A47C27/00 | 分类号: | A47C27/00;A47C21/00;G04B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床垫 闹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闹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床垫的闹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闹钟只利用声音唤醒熟睡中的人们,有时人们因为睡的比较深而听不到声音,不能按时起床而耽误事情。即使听到了声音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愿意起床,如果现有的闹钟能够具有震动功能床,让熟睡在床的人,如果在闹钟闹铃响了之后,能够让床进行震动和给床垫输入一定量的电流能激发熟睡在床垫上的人,就可以很好的叫他们起床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在电子闹钟上设置有能够让床进行震动和给床垫输入一定量的电流能激发熟睡在床垫上人的一种带有床垫的闹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床垫的闹钟,包括电子闹钟和设置于电子闹钟上的闹钟开关、电源适配器以及床垫和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闹钟开关为一种圆柱体,在电子闹钟的上端设置有圆柱体的通孔,闹钟开关放置在通孔里面,在闹钟开关的侧壁上设置有V体形的金属片A,在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立的长方体金属片B;所述金属片A的输入端和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用导线相互连接;所述床垫为一种软质硅胶制作的长方体,在床垫上设置有圆柱体的凹槽,在凹槽里面设置有圆柱体的振动马达,在振动马达的转动轴承上设置有半球体形的偏心轮;所述金属片B的输出端通过设置在电子闹钟上的电压测量表和振动马达的输入端用导线相互连接;所述金属片A和金属片B是相互配套的,当闹钟开关往通孔的底部按压时,金属片A和金属片B能相互接触在一起;所述电源适配器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源线,电源适配器能把220伏电压转换成1.5伏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振动马达通过振动床垫的方式来提醒人们起床,使得报警效果较佳,有效的避免了因熟睡而不能起床情况的发生,通过电压测量表看出电源适配器为振动马达输出的电压是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床垫的闹钟,包括电子闹钟(1)和设置于电子闹钟(1)上的闹钟开关(2)、电源适配器(3)以及床垫(4)和振动马达(5),其特征在于:所述闹钟开关(2)为一种圆柱体,在电子闹钟(1)的上端设置有圆柱体的通孔(6),闹钟开关(2)放置在通孔(6)里面,在闹钟开关(2)的侧壁上设置有V体形的金属片A(7),在通孔(6)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立的长方体金属片B(8);所述金属片A(7)的输入端和电源适配器(3)的输出端用导线相互连接;所述床垫(4)为一种软质硅胶制作的长方体,在床垫(4)上设置有圆柱体的凹槽(9),在凹槽(9)里面设置有圆柱体的振动马达(5),在振动马达(5)的转动轴承上设置有半球体形的偏心轮(10);所述金属片B(8)的输出端通过设置在电子闹钟(1)上的电压测量表(11)和振动马达(5)的输入端用导线相互连接;所述金属片A(7)和金属片B(8)是相互配套的,当闹钟开关(2)往通孔(6)的底部按压时,金属片A(7)和金属片B(8)能相互接触在一起;所述电源适配器(3)的输入端设置有电源线(12),电源适配器(3)能把220伏电压转换成1.5伏电压。
实施例:把电源适配器(3)通过电源线(12)接通市电,电子闹钟(1)通过声音进行报警时,需要把闹钟开关(2)往下按才能把声音关掉,这时金属片A(7)和金属片B(8)就相互连接在一起,电源适配器(3)就可以把1.5伏电压输送到振动马达(5),振动马达(5)让偏心轮(10)进行工作,这时睡在床垫(4)上的人在不听到闹钟的声音时,就会感到身体下面震动,身体必须离开床垫(4)才能消除震动;有效的避免了因熟睡而不能起床起床情况的发生,还能通过电压测量表(11)看出电源适配器(3)为振动马达(5)输出的电压是否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心怡,未经任心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20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