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板翻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8840.5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荣;洪志奇;张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板翻板机,主要适用于较大直径和壁厚的焊接钢管在卷管成型前钢板的安全翻转,以便进行钢板拼接时的双面焊接,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不锈钢和碳钢焊管成型生产中,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管,在钢板卷管成型之前,通常需要进行两块钢板的对拼与焊接。根据焊接规范要求,为保证焊缝质量,大于一定厚度的钢板拼焊时,需要对钢板拼接处的正反两面开坡口及焊接。为了满足钢板正反两面焊接的要求,需要将钢板进行180度的翻身,目前通常使用行车实现钢板翻转。
利用行车实现钢板翻转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不能精确定位,且翻转动作速度慢,也不能满足焊接钢管自动化生产的要求。现在也有使用翻板机将钢板进行翻转,但是当前使用的翻板机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安全性能不高,一般采用液压驱动翻转臂实现翻板动作,翻转轴通常设置在钢板的一侧,造成翻板所需的驱动力很大,翻转所需行程也很大,翻转臂承受力矩较大且不安全,设备笨重且容易损坏,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钢板翻板机,该钢板翻板机的结构紧凑,使用安全可靠,且可与焊接钢管自动生产过程的前后环节紧密联系,可解决焊接钢管生产过程中钢板双面焊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钢板翻板机的结构特点在于:包括翻转架、至少两个带有输送辊的上排输送辊道、至少两个带有输送辊的下排输送辊道、数个辊道传动链、翻转轴、用于驱动翻转轴的翻转驱动装置、轴承座、用于对钢板进行定位的端部活动挡块和用于驱动辊道传动链的辊道驱动装置,所述翻转架和翻转轴固定,所述翻转轴和轴承座连接,所述翻转驱动装置和翻转轴连接,所述上排输送辊道和下排输送辊道均和翻转架固定,所述上排输送辊道和下排输送辊道之间形成钢板输送通道,所述端部活动挡块设置在钢板输送通道的出口处,所述上排输送辊道中的输送辊和下排输送辊道中的输送辊均和辊道传动链活动连接,所述辊道传动链和辊道驱动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一个上排输送辊道和一个下排输送辊道组成一组输送辊道,当翻转架处于水平位置时,位于同一组输送辊道中的上排输送辊道和下排输送辊道上下对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转架的正下方设置有地坑。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辊道驱动装置设置有传动轴,所述辊道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和辊道传动链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每个上排输送辊道和每个下排输送辊道中均连接有一个辊道传动链。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转驱动装置设置在轴承座的一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转轴的两端和轴承座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翻转轴的轴线穿过钢板输送通道,所述翻转轴分成两段,所述钢板输送通道位于两段翻转轴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构思独特,性能安全可靠。翻转轴设置在翻板机的中部位置,靠近钢板的重心,从而减小翻板时的扭矩,减小翻转的驱动力。翻板机可与焊接钢管自动生产过程的前后环节紧密联系,可与前后生产环节的钢板输送辊道衔接,实现焊接钢管的自动化生产,可解决焊接钢管生产过程中钢板双面焊接的问题,适用面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板翻板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翻转架;2-上排输送辊道;3-下排输送辊道;4-辊道传动链;5-翻转驱动装置;6-轴承座;7-钢板;8-端部活动挡块;9-翻转轴;10-辊道驱动装置;11-地坑;12-钢板输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钢板翻板机包括翻转架1、至少两个带有输送辊的上排输送辊道2、至少两个带有输送辊的下排输送辊道3、数个辊道传动链4、翻转轴9、用于驱动翻转轴9的翻转驱动装置5、两个轴承座6、用于对钢板7进行定位的端部活动挡块8和用于驱动辊道传动链4的辊道驱动装置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未经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8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窗把手自动生产设备
- 下一篇:耐压T型肋骨装焊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