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负压原理的通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6378.5 | 申请日: | 2015-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7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夏胜天;冷新中;费建伟;朱罗军;张少勇;姚东坡;陈梅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2 | 分类号: | F24F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原理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器,尤其为一种基于负压原理的通风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跨度厂房屋面多为轻钢骨架彩钢板,相应的屋面采光及通风多采用自然采光板及无动力通风系统来达到节能、自重轻及建设周期短的要求。无动力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自然发生的热动力或外部风力,在建筑物的低处吸入新鲜空气,并在屋面通风系统顶部驱散室内污染空气。
现有通风器的通风原理是基于室内外温差而引起的空气流动,这种通风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市场上也有电动通风器,通风效果较好,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存在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负压原理的通风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负压原理的通风器,由两个气楼柱、一个门型梁、两个悬挑梁及两个立柱组成一个骨架,骨架与骨架通过角钢固定连接,骨架间距为3m、6m不等,在所述的门型梁上方通过檩条连接彩钢板,在所述的立柱外侧通过檩条连接采光板,所述的采光板为卡普隆采光板、或FRP采光板,形成具有防水、采光、通风功能的通风器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气楼柱连接于钢架梁,所述的钢架梁上设置檩条与屋面板。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气楼柱与所述屋面板的交界处设置泛水板,所述的泛水板通过檩条连接于所述的气楼柱。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彩钢板的宽度大于两个气楼柱之间的距离,但小于门型梁的长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立柱的下端通过檩条固定5mm厚接口板,所述5mm厚接口板与屋面板间隙量由排水设计而定,一般为1cm左右,所述5mm厚接口板断面与所述屋面板波形类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自重轻,可满足屋面大面积采光通风的需要;
2)风荷载作用下,在采光板、5mm厚接口板及屋面板形成围护区域内形成负压,使得室内空气、室外空气形成空气流动循环,通风效果较传统通风器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风器平面钢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荷载作用下室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一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负压原理的通风器,由两个气楼柱1、一个门型梁3、两个悬挑梁10及两个立柱4组成一个骨架,在在所述的门型梁3上方通过檩条5连接彩钢板6,在所述的立柱4外侧通过檩条5连接采光板8,形成具有防水、采光、通风功能的通风器结构。
所述的气楼柱1连接于钢架梁2,所述的钢架梁2上设置檩条5与屋面板11;在所述气楼柱1与所述屋面板11的交界处设置泛水板9,所述的泛水板9通过檩条5连接于所述的气楼柱1;所述彩钢板6的宽度大于两个气楼柱1之间的距离,但小于门型梁3的长度;所述立柱4的下端通过檩条5固定5mm厚接口板7,所述5mm厚接口板7与屋面板11间隙量由排水设计而定,一般为1cm左右,所述5mm厚接口板7的断面与所述屋面板11波形类似。
所述的骨架与骨架之间通过角钢固定连接,骨架间距为3m、6m不等,当间距小于厂房柱距时,在钢架梁2之间设置托梁12,作为所述骨架的支座。
在风荷载作用下室内空气流动示意图见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已由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变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恒达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63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加热器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下一篇:用于列车的光缆连接装置和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