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800kV与±500kV同塔混压输电线路极导线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3335.1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4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欲成;陈媛;罗楚军;李健;徐大成;汪如松;吴高波;赵全江;江卫华;吴庆华;林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20 | 分类号: | H02G7/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800 kv 500 塔混压 输电 线路 导线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超高压同塔混压输电线路的极导线布置结构,具体地指一种±800kV与±500kV同塔混压输电线路极导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不断攀升,电网建设随之加快。但另一方面,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更加趋于紧张,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难以保证充足的输电线路走廊资源。因此,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势必引起电力需求增大和输电走廊资源紧缺的矛盾。同时,由于电源点距离不同负荷中心远近不一,采用不同电压等级进行电力输送更加经济合理。
目前正在开展天广直流改造的前期论证工作。根据系统规划,天广直流改造需结合缅北水电外送。由于缅北水电外送距离超过2000km,必然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天广直流为±500kV输电,在部分走廊紧张地段采用±800kV与±500kV同塔输电的方案较为可行。
在我国,单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和±500kV超高压直流输电有着成熟的经验,但特高压直流与超高压直流同塔输电在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建设经验,特超高压同塔混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交流同塔输电及单回特高压直流输电相比,更有其技术特点和难点,线路对环境及自身电磁影响、线路自身雷电防护等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研究±800kV与±500kV特超高压混压输电线路的极导线布置方案,使特超高压同塔混压输电线路满足间隙、过电压防护、电磁限值等要求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800kV与±500kV同塔混压输电线路极导线布置结构,该结构可以在满足电磁环境限值、电气间隙、雷电防护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输电线路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800kV与±500kV同塔混压输电线路极导线布置结构,它包括水平设置的下层横担,下层横担的上部水平设置有上层横担,下层横担的左端通过第一V型绝缘子串连接有-500kv电压导线,下层横担的右端通过第一V型绝缘子串对称连接有+500kv电压导线,上层横担上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地线支架,两个地线支架上均连接有地线,两根地线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层横担的左端通过第二V型绝缘子串连接有+800kv电压导线,上层横担的右端通过第二V型绝缘子串对称连接有-800kv电压导线;+800kv电压导线与-800kv电压导线在同一水平面上,-500kv电压导线与+500kv电压导线在同一水平面上,+800kv电压导线与-800kv电压导线之间的极间距L1为22m,-500kv电压导线与+500kv电压导线之间的极间距L2为17m,+800kv电压导线和-800kv电压导线所在的水平面与两根地线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为18m,+800kv电压导线和-800kv电压导线所在的水平面与-500kv电压导线和+500kv电压导线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差h2为23m。
第一V型绝缘子串长度为7.5m,夹角a为80°;第二V型绝缘子串长度为11.5m,夹角b为9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采用±800kV与±500kV特超高压混压输电线路代替±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和±500kV超高压直流线路,可以降低走廊宽度,减少房屋拆迁及土地征用输电线路投资;
其二,±800kV特高压线路在上层,±500kV超高压线路在下层,同极性导线异侧布置结构可满足电磁环境限值、电气间隙、雷电防护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地线支架1;上层横担2;第二V型绝缘子串3;+800kv电压导线4;+500kv电压导线5;第一V型绝缘子串6;-500kv电压导线7;下层横担8;-800kv电压导线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3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中间接头保护支架
- 下一篇:低能耗便捷式输电线防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