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合金电缆接地线端子压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2702.6 | 申请日: | 2015-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8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邱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玉林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电缆 接地线 端子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接模具,特别是铝合金电缆接线端子的压接模具。
背景技术
电力行业中,人们使用压接模具配合压接钳在线路基本建设施工和线路维修中进行导线接续压接。具体的说,要将供电线路接通,需要将铜、铝、铝合金电缆和电缆端子进行压接再与开关铜牌等设施机械连接,在电缆和电缆端子进行压接时,压接模具通过液压或机械压力将端子的形状改变为压接模具所需要达到的形状,使电缆和电缆端子稳固连接,再将连接好的电缆和电缆端子连接到配电和用电等设备上。
传统的压接模具在设计上普遍考虑铜芯电缆接线端子的尺寸,不适合铝合金电缆接线端子的加工。
使用传统压接模具生产的接线端子常伴有飞边,需进行后续去除飞边的打磨加工。其次,传统压接模具的宽度太窄,如宽度不大于11mm,如果应用在铝电缆和铝合金电缆上,电缆与接线端子接触面太小,载流能力就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合金电缆接地线端子压接模具,以使压接后接线端子易脱模且无飞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铝合金电缆接地线端子压接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组成,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形状对称,该上、下模具合模时,上模具的上半孔和下模具的下半孔拼接成一个正六边形孔:该上模具的上半孔为一底边开口的等腰梯形开孔,且该等腰梯形的两个顶角均为倒圆角R1,该等腰梯形的底边的向外两根延长线分别与对应腰之间的夹角均为倒圆角R2。
所述上模具的上半孔中的R1为1.8mm~3mm,R2为1.8mm。
所述上模具的顶面平行于其等腰梯形开孔的上底面,上模具的相互平行的左、右侧面均垂直于其等腰梯形开孔的上底面,且上模具的左、右侧面的前、后位置处均加工有用于夹具固定的台阶。
所述上模具的顶面的长L为34±1mm,该顶面的宽W2为13mm~18mm,该上模具的左、右侧面的高H均为18±0.5mm。
所述上模具中等腰梯形开孔的底边经倒圆角R2后的长度L1为28±0.5mm。
所述上模具的台阶长度为3mm,宽度为2mm~7mm。
在铝合金电缆的单位为mm2的导体标称截面为:16,25,35,50,70,95,120,150,185时,所述上、下模具(1、2)拼接成的正六边形孔的单位为mm的边长B分别对应为:5±0.3,5.75±0.3,6.75±0.3,7.75±0.3,8.65±0.3,10.25±0.3,11±0.3,12.25±0.3,13±0.3,上模具单位为mm的顶面的宽W2分别对应为:13±1,14±1,16±1,18±1,13±1,15±1,15±1,15±1,15±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模具(由上、下模具组成)镂空处即正六边形开孔加上R1和R2的倒圆角处理,使得压接加工得到的接线端子无飞边(由于R1倒圆角作用),并且由于R2倒圆角,压接后的接线端子更容易与上、下模具相分离,即更容易脱模。
2、原来模具的宽度(图3中W2)仅为11mm,本模具的宽度增加到13mm~18mm,且在上、下模具上设置台阶,更便于夹具固定,有利于压力机械设备的压接加工操作。
3、本实用新型专用于铝合金电缆接线端子加工,加工时,考虑本模具镂空处面积,使得压缩比控制在10%~18%之间,以保证接线端子与电缆稳固连接而接触可靠,且压接处接触电阻不会急剧上升。传统压接模具压缩比大于18%,压得过紧,导致压接处接触电阻急剧升高,给铝合金电缆的应用带来安全隐患,如输电时压接处异常发热,导致机械强度降低,缩短电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模具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上模具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玉林,未经邱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27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