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无气泡输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11009.7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9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文亮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凯***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气泡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过滤无气泡输液管。
【背景技术】
随着护理水平和药物发展水平的日新月异,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已经俨然作为一种最为广泛和突出的方式进行给药治疗。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管道直接将药物以液体的形态输入到患者循环系统中,作用于各脏器和致病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配置药液的技术存在缺陷,导致配置的药液中往往存在安剖瓶的玻璃碎屑或者橡胶塞被针头穿刺过程中产生的橡胶微粒,进而输入患者体内,引发输液反应或者静脉炎等并发症。同时在平常使用带有墨菲滴管的输液管中,为了避免滴液形成的气泡进入人体,墨菲滴管中的液面要高于其高度的1/2;由于护理工作繁重,临床护理人员在对现有输液管道进行排气操作时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且与操作技术有一定关系,从而使得护理人力成本提高,增加护理人员工作强度的问题日益明显。因此,目前的输液管不利于安全、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的过滤无气泡输液管。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
过滤无气泡输液管,包括输入管、输出管和中空的过滤主体,过滤主体的底部内侧上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分隔体,过滤主体的顶部内侧上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二分隔体,第一分隔体与第二分隔体错开,第一分隔体的上端高于第二分隔体的下端;过滤主体设有进口、出口;沿横向方向,进口、第一分隔体、第二分隔体、出口依顺次排列;过滤主体的进口低于第一分隔体的上端面,输入管与过滤主体的进口相通连接,输入管上设有高于过滤主体的滴管体;过滤主体的出口低于过滤主体的内侧上端面,并高于第一分隔体的上端面;输出管与过滤主体的出口相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分隔体的上端设有挡块,所述挡块偏向于所述进口,所述第一分隔体与所述挡块的夹角为R,60°≤R≤150°。
其中,所述R为90°。
其中,所述输出管的管径与所述输入管的管径一致。
其中,所述滴管体为莫菲式滴管。
本实用新型过滤无气泡输液管,通过在滴管体后设置设计过滤主体,能有效控制沉粒和浮粒在过滤主体中,并且能过滤气泡,避免被输入患者身体,引发输液反应,同时,使得滴管体内的液面高低不需要特别控制,降低了使用操作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过滤无气泡输液管利于安全、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过滤无气泡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过滤无气泡输液管,包括输入管1、输出管2和中空的过滤主体3,过滤主体3的底部内侧上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一分隔体4,过滤主体3的顶部内侧上设有纵向设置的第二分隔体5,第一分隔体4与第二分隔体5错开,第一分隔体4的上端高于第二分隔体5的下端;过滤主体3设有进口31、出口32;沿横向方向,进口31、第一分隔体4、第二分隔体5、出口32依顺次排列;过滤主体3的进口31低于该第一分隔体4的上端面,输入管1与过滤主体3的进口31相通连接,输入管1上设有高于过滤主体3的滴管体21;过滤主体3的出口32低于过滤主体3的内侧上端面,并高于第一分隔体4的上端面;输出管2与过滤主体3的出口32相通连接。
上述过滤无气泡输液管,在过滤主体3中设置第一分隔体4并高于进口31,可以通过第一分隔体4有效地挡住沉粒的流动,沉淀在过滤主体3内;通过设置交错的第一分隔体4与第二分隔体5以及出口32高于第一分隔体4的上端面,可以有效地将浮粒控制在进口31与第二分隔体5之间;另外,过滤主体3的出口32低于过滤主体3的内侧上端面,可以让液体中的空气释放到过滤主体3内的上端,起到过滤气泡的作用,从而避免气泡随着液体进入人体。同时,将滴管体设置于过滤主体前,滴管体中形成的气泡可以在过滤主体中释放出来,使得滴管体内的液面高低不需要特别控制,降低了使用操作难度。因此,上述过滤无气泡输液管,能有效控制沉粒和浮粒在过滤主体3中,并且能过滤气泡,避免被输入患者身体,引发输液反应。上述过滤无气泡输液管利于安全、方便使用。
其中,为了更好地控制沉粒,第一分隔体4的上端设有挡块6,挡块6偏向于进口,第一分隔体4与挡块6的夹角为R,60°≤R≤150°。该方案通过设置挡块6,可以在过滤主体3处于摇动状态下,也能有效地控制沉粒。
其中,R的较佳值为90°。
其中,输出管2的管径与输入管1的管径一致。该方案可以使得液体更为可控地流动。
其中,该滴管体21为莫菲式滴管。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未做出创造性劳动的简单替换,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文亮,未经彭文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110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凝胶泡沫的数值模拟方法
- 下一篇:强降雨型滑坡灾害预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