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8182.1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5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运;杨龙寿;杨苑;曾桓海;吴舒艺;傅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县梅雁旋窑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10 | 分类号: | B24B7/10;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罗振国 |
地址: | 514759 广东省梅州市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内层 线板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打磨PCB板的内层线板时可避免扬尘产生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PCB的内层线板主要包括绝缘材料的基材层和设在基材层上下表面的铜箔层,为使后续压膜工序中可更好地对铜箔层表面进行压膜,一般需要先对铜箔层上的污染物进行清除,并对铜箔层的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度处理,使其表面变得粗糙,以利於后续的压膜制程。然而,现有的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机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扬尘,该扬尘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微粒,吸入肺部后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同时,扬尘附着在铜箔层的表面也不利于后续的工艺操作,增加了后续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打磨PCB板的内层线板时可避免扬尘产生的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包括设在内层线板首尾两端的送进对辊,在首尾两端的所述送进对辊之间设有分别与所述内层线板的上下表面相接触的打磨刷轮,所述打磨刷轮一侧设有强力负压机构,所述打磨刷轮内部设有锥形的负压腔,所述打磨刷轮的外圆周端面设有毛刺,各相邻所述毛刺之间设有与所述负压腔连通的吸尘孔。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所述送进对辊为上下两辊间距可调的送进对辊。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所述打磨刷轮的另一侧设有与电机连接的主轴。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在与所述内层线板相切的切点处,所述打磨刷轮在转动时的线速度方向与所述送进对辊在转动时的线速度方向相反。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所述负压腔由设在所述打磨刷轮内部的锥形筒的外壁和所述打磨刷轮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所述锥形筒的锥顶朝向所述强力负压机构,所述锥形筒的锥底朝向所述主轴。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所述毛刺为石英材质的石英毛刺。
上述的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所述吸尘孔为锥形的吸尘孔,所述吸尘孔的外端孔径大于内端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在打磨内层线板上下表面的铜箔层时,通过设在打磨刷轮一侧的强力负压机构可将打磨产生的扬尘碎屑通过打磨刷轮上的吸尘孔吸入,避免了扬尘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后续工艺中的表面除尘工作量,大大增加了PCB板内层线板的加工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打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磨刷轮的剖视图。
图中:1-送进对辊、2-打磨刷轮、3-内层线板、4-强力负压机构、5-主轴、21-毛刺、22-吸尘孔、23-锥形筒、24-负压腔、25-中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PCB板的内层线板打磨装置,包括设在内层线板3首尾两端的送进对辊1,在首尾两端的送进对辊1之间设有分别与内层线板3的上下表面相接触的打磨刷轮2。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该打磨刷轮2一侧设有强力负压机构4,打磨刷轮2内部设有锥形的负压腔24,打磨刷轮2的外圆周端面设有用于对内层线板3上下表面的铜箔层进行打磨的毛刺21,各相邻毛刺21之间设有与负压腔24连通的吸尘孔22,打磨时,产生的扬尘通过吸尘孔22处产生的负压可被吸入负压腔24,并通过负压腔24最终吸入强力负压机构4。
具体的,在实施时,送进对辊1为上下两辊间距可调的送进对辊,当需要对不同厚度的PCB内层线板进行打磨时,调整送进对辊1的上下两辊间距即可。
打磨刷轮2的另一侧设有与电机连接的主轴5,通过该主轴5,在电机的驱动下打磨刷轮2绕着一个方向恒速转动。具体的,在与内层线板3相切的切点处,打磨刷轮2在转动时的线速度方向与送进对辊1在转动时的线速度方向相反。负压腔24由设在打磨刷轮2内部的锥形筒23的外壁和打磨刷轮2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锥形筒23的内部设有中空腔25,减轻了整个打磨刷轮2的重量,降低了电机的功耗。锥形筒23的锥顶朝向强力负压机构4,锥形筒23的锥底朝向主轴5,此种结构的设计使得强力负压机构4产生的负压能在远离强力负压机构4的负压腔24中产生足够吸附扬尘的负压。为达到更好更快的打磨效果,毛刺21为石英材质的石英毛刺,其使用寿命更长更耐磨损。为对扬尘形成更强力的吸附,吸尘孔22为锥形的吸尘孔,其外端孔径大于内端孔径,可使得吸尘孔22外端口处的扬尘更好更快地进入负压腔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县梅雁旋窑水泥有限公司,未经梅县梅雁旋窑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81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