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捏边负极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2896.1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8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旺;沈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中电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B22D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负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捏边负极耳装置。
背景技术
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极群边负极板在铸焊工段的焊接质量,通常会人为将边负极板向内轻捏一定角度,但由于人为操作存在很大的局限,边负极耳根部松膏、刺穿隔板纸等现象较多,严重影响蓄电池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边负极耳整形质量的自动捏边负极耳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捏边负极耳装置,包括固定架、极群放置机构和底座,固定架的顶部设有红外感应仪,固定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极群放置机构正对红外感应仪设置,位于红外感应仪与极群放置机构之间的固定架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整形机构和定位机构,整形机构包括分别通过升降轨道I设于固定架两侧的伸缩杆,伸缩杆的端部设有整形杆,定位机构包括伸缩调节杆,伸缩调节杆的一端通过升降轨道II与固定架连接,其另一端设有调节器,调节器上设有一组极耳定位板。
进一步的,上述极群放置机构包括主定位块和副定位块,主定位块固定在底座上,副定位块正对主定位块,且其侧面通过滑槽与固定架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整形机构和定位机构实现对不同规格极群上边负极耳的捏弯整形,有效避免了松膏、刺穿等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了蓄电池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极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架,2、定位板,21、定位板副,22、滑槽,3、红外感应仪,4、伸缩杆,5、整形杆,6、伸缩调节杆,7、调节器,8、极耳固定板,9、底座,10、边负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自动捏边负极耳装置,包括固定架1、极群放置机构和底座9,固定架1的顶部设有红外感应仪3,固定架1的底部与底座9固定连接,极群放置机构正对红外感应仪3设置,极群放置机构包括主定位块2和副定位块21,主定位块2固定在底座9上,副定位块21正对主定位块2,且其侧面通过滑槽22与固定架1活动连接;位于红外感应仪3与极群放置机构之间的固定架1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整形机构和定位机构,整形机构包括分别通过升降轨道I41设于固定架1两侧的伸缩杆4,伸缩杆4的端部设有整形杆5,定位机构包括伸缩调节杆6,伸缩调节杆6的一端通过升降轨道II61与固定架1活动连接,其另一端设有调节器7,调节器7上设有一组极耳定位板8。
上述装置使用时,先将如图2所示的极群通过主定位块2和副定位块21定位,红外感应仪3感应到该极群后,调节器7在伸缩调节杆6和升降导轨II61的作用下向前方探出,将极耳定位板8卡在边负极耳10内侧,然后整形机构4中的整形杆5在伸缩杆4的作用下左右夹紧边负极耳10,完成捏弯操作,最后定位机构5向后移动,同时整形杆5左右松开,取出极群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中电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中电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2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扣式电池放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堆积式纤维层电池隔膜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