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阻水建筑物水工模型试验的量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00998.X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6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方;魏清福;程文辉;刘晓敏;李杰;吴巍巍;施艳艳;孙大勇;胡静;李茂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2 | 分类号: | E02B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李哲 |
地址: | 2004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水工 模型 试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水建筑物水工模型试验的量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阻水建筑物的阻碍作用,水流经过阻水建筑物时需要克服其施加的阻力,从而影响河道原有的过流能力。目前,阻水建筑物阻水状况的研究主要有壅水理论和经验公式研究、数值模拟和水工模型试验三大手段,壅水理论和经验公式研究、数值模拟的研究前提主要是通过大量室内水工模型试验或现场测验获取基本资料。天然河流水流运动本身就错综复杂,且多为非恒定流,当河道内设置建筑物时,水流与河床的原来运动状态遭到干扰,水流流态更是复杂多变,通常较难获得相同水流条件下有无阻水建筑物对比的现场测验资料,一般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直接得出结论,或借助水工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使二者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阻水建筑物的水工模型试验是依据相似原理,把原型按相似准则制成模型,根据不同的方案施放相应流量的水流,通过对模型数据的量测和相似关系换算到原型,来预测原型水流在受到阻水建筑物影响时河道过流能力等的变化。任何水工模型试验必须通过模型数据的量测,但很多情况下由于阻水建筑物对河道过流能力(无论是流量和水位)的影响量值较小,而现有测量仪器精度有限,致使水工模型试验数据难以满足相关研究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测量手段无法测量或不能满足精度要求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阻水建筑物水工模型试验的量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水建筑物水工模型试验的量测装置,所述量测装置包括试验水槽、第一连通管、第一盛水装置、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第二盛水装置、第四连通管、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抽水泵和测量水表,试验水槽内阻水建筑物模型的上游、下游通过第一连通管、第四连通管分别连接第一盛水装置和第二盛水装置,第一盛水装置和第二盛水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上设有抽水泵,第三连通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第四连通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和测量水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与试验水槽的接入口位置低于试验水槽内水位。
优选地,第二盛水装置高度高于第一盛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试验水槽的出水口处设有尾门,所述第四连通管的出口位于尾门上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盛水装置和第二盛水装置上均设有水位刻度。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为研究阻水建筑物阻水状况的水工模型试验中的微量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量测思路,方法操作简便;可将类似水工模型试验中对测量仪器精度(灵敏度)的要求,转化为试验时间,而不仅仅依靠测量仪器的精度(或灵敏度),通过延长试验时间提高试验精度;可以解决类似水工模型试验中由于微量变化现有仪器无法准确测量的问题,用于相关问题的定量试验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量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量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试验水槽
2 阻水建筑物模型
3 第一盛水装置
4 第二盛水装置
51 第一连通管
52 第二连通管
53 第三连通管
54 第四连通管
6 抽水泵
7 第一调节阀
8 第二调节阀
9 测量水表
10 尾门
11 平整水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00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