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管管端液压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9355.8 | 申请日: | 2015-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0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诚;黄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资兴市粤兴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0 | 分类号: | B21D41/00;B21D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40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 管管 液压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管件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管端液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排气管等管件生产中,需要将管件的管端进行缩口加工或扩管加工,而排气管为不规则的异形管,且根据不同车型有不同的形状,因管件为空心薄金属管,现有的固定管件的装置为设两个或以上的夹具固定,在管件端部受压成型过程中,因是局部固定,管件受强推力易产生位移,且在管件表面留下夹痕。现有的管端液压模具为不可拆卸设计,不能根据需要更换模芯、模套,不能一机多用,同一设备加工不同的管件或管端形状;对于扩管或缩管幅度大的管件,不能一次加工到位,需要用两台设备进行两次加工,要两次安装、拆卸,不能实现连续加工,耽误工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可靠夹紧排气管、能方便地更换模芯、模套的汽车排气管管端液压成型装置,且能对管端进行连续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出汽车排气管管端液压成型装置,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上的液压模具、卡紧模具,所述液压模具包括模座、模柱、液压油缸,模柱可轴向滑动地卧置在模座上,液压油缸活塞杆与模柱相连;卡紧模具包拓上模块、下模块、卡紧液压油缸,上模块与卡紧液压油缸活塞杆相连,上模块、下模块上分别设有与被加工的排气管外形相适应的上卡槽、下卡槽。
优选地,所述模柱包括外模套、内模芯,外模套与内模芯之间的空隙区形成模腔,模腔进口端形状与待加工的排气管管端形状相适应。
所述外模壳、内模芯可拆卸地安装,所述模腔形状与加工后的成品排气管形状相同。
所述模柱还包括基柱,所述外模套、内模芯固定在基柱上。
所述液压油缸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垂直固定在工作台上,卡紧液压油缸固定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位置可调地固定在工作台上,安装板和安装架之间连接着加固杆,加固杆杆端设有调节螺母。
上模块、下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架上。
所述模座上设有垂直的滑槽,滑槽内设有上下滑动的模柱安装块,模柱安装块上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竖直排列的模柱,模座下方的工作台设有与模柱形状相适应的沉孔。
模柱安装块由换位液压油缸驱动。
所述上模块、下模块均设有导向杆安装孔,其内设有导向杆,导向杆固定在工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上模块、下模块上分别设有与被加工的排气管外形相适应的上卡槽、下卡槽,对排气管进行整体夹紧,可靠夹紧排气管,且因是整个管件的外表面受力,受力均匀,管件受强推力时亦不会对管件产生压痕;所述外模壳、内模芯、上模块、下模块均可拆卸地安装,只需更换外模壳、内模芯或上模块、下模块,就能一机多用,同一设备加工不同的管件或管端形状;导向杆在上模块运动时起到导向、定位作用,使其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提高加工精度;安装板和安装架之间连接着加固杆,安装架位置可调,加固杆杆端设有调节螺母,可以根据不同管件的加工要求调整安装板和安装架之间的距离,加固杆能使液压模具、卡紧模具之间的距离精准锁定,使整个液压成型作业过程更可靠、精准;上下滑动的模柱安装块,模柱安装块上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竖直排列的模柱,对于需大幅度扩管或缩管及工艺复杂的管端加工,上下滑动的模柱安装块上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竖直排列的模柱,每个模柱上装不同的模芯、模套,将每个模柱轮换至工作位进行加工,实现连续加工,节约工时,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柱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块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液压模具1、卡紧模具2、模座3、模柱4、液压油缸5、上模块6、下模块7、卡紧液压油缸8、上卡槽9、下卡槽10、外模套11、内模芯12、模腔13、基柱14、安装板15、工作台16、安装架17、加固杆18、调节螺母19、滑槽20、模柱安装块21、沉孔22、换位液压油缸23、导向杆24、导向杆安装孔2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资兴市粤兴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资兴市粤兴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93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