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以及镜头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7334.2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79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展鹏;欧埒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14 | 分类号: | G02B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模组 切换 装置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以及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能耗过高,静态保持力不足。因此,提供一种低耗能且静态保持力较高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以及镜头模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高耗能以及静态保持力不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切换装置,包括:
摇柄、轴心、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第三磁性元件、活动片以及第一限位元件;
其中,所述摇柄为T状结构,所述轴心位于所述T状结构的交点位置处;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分别位于所述摇柄T状结构上臂的两端,且极性相反;所述第三磁性元件为电磁铁,控制通过所述第三磁性元件的电流以改变所述第三磁性元件的极性,所述第三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作用以使所述摇柄围绕所述轴心转动;所述摇柄的下方摆臂的末端与所述活动片相连,通过所述摇柄的转动带动所述活动片运动,以使所述活动片上的镜片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一限位元件用于控制所述摇柄在预设位置范围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元件包括:
在第一状态下限制所述摇柄的转动的第一限位面以及在第二状态下限制所述摇柄的转动的第二限位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为方形磁石。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元件通过固定组入的方式嵌套于所述摇柄T状结构上臂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包括:线圈组立以及内置磁石,所述内置磁石置于所述线圈组立的内部,且所述内置磁石可活动式切换,通过控制所述线圈组立内部的电流以改变所述内置磁石的极性。
可选地,还包括:
控制所述内置磁石在预设位置范围内活动的第二限位元件,所述第二限位元件上具有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以及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同一薄壁上。
可选地,还包括:
固定镜头模组切换装置的位置的固定座以及固定盖。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线圈组立定位腔。
可选地,所述镜片为红外滤光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防护盖、镜头、镜头座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在摇柄上设置第一磁性元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通过切换第三磁性元件的通电方向能够使摇柄实现双摆功能,而摇柄与活动片相连,通过摇柄的摆动带动活动片的运动,从而达到切换透光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将其整体耗能降低了30%左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耗能的问题。同时,通过限位元件的设置能够将摇柄控制在预设位置范围内转动,避免了在外力冲击或震动的情况下产品自行切换,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静态保持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方形磁石以及内置磁石的极性设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限位元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摇柄停靠与第一限位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给线圈组立通电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摇柄停靠与第二限位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给线圈组立通相反电流后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线圈组立定位腔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线圈组立定位腔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方形磁石的组入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切换装置中内置磁石的组入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7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泡沫铝复合材料减振耗能柱装置
- 下一篇:一种CO2激光合束聚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