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5872.8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9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国;张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市中晟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2 | 分类号: | B01D45/02;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彦丽 |
地址: | 2657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烟尘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系统,具体说涉及一种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油气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固、液、气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含尘高温气体在管路输送过程中温度降低时部分油气会转换成液体,温度降幅越大油气转换成液体的比例也就越大。在此种条件下若含尘高温气体里含有粉尘,粉尘将与液体油混合粘结到输送管壁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管壁上的粘结物逐步增多,最后导致管路全部堵塞而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通常采用旋风式除尘器对含油烟尘除尘,然而现有的旋风式除尘器,除尘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除尘效率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包括壳体、沉降桶,壳体包括锥桶和位于锥桶顶部的柱桶,锥桶和柱桶外包有保温层,沉降桶底部开口、顶部开有出风口,锥桶底部开有排尘口,所述沉降桶固定于柱桶内,沉降桶和柱桶内壁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形成环形通道,柱桶侧壁上设有进风管,进风管和环形通道连通,并且进风管的内壁与环形通道的内壁相切。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沉降桶底部与柱桶底部之间设有导流板,所述沉降桶底部内壁设有导流板。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还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及温度控制箱,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均安装于壳体内,温度控制箱安装于壳体外,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均与温度控制箱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出风口处安装有出风管,出风管的内径为D1,出风管下端部分位于所述沉降桶内部,出风管位于沉降桶内部的部分与位于沉降桶外部的部分长度均为D1/2。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环形通道的宽度为a,所述沉降桶的内径为D2,所述柱桶的直径D3=D2+2a。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进风管的直径为D4,所述柱桶高度h1=5D4。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沉降桶高度h2=h1+2a,并且所述沉降桶顶部高出所述柱桶,所述沉降桶底部与所述柱桶平齐。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锥桶高度h3=2D3。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进风管的直径D4与所述环形通道的宽度a的比值为2。
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其中,所述出风管的内径与排尘口的内径相等。
采用上述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的壳体内设有沉降桶,沉降桶固定于柱桶内,沉降桶和柱桶内壁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形成环形通道,因此可先使含尘气流进入环形通道,并在环形通道内做自上而下的旋转运动,含尘气流中的粉尘颗粒在离心力及重力作用下沿锥桶壁面下落并从排尘口排出,然后经初步除尘的气流在气流引风的带动下,自下而上向出风口移动,少量粉尘跟随上升气流向上运动进入沉降桶,沉降桶内风速很低,粉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部锥桶排出,另有部分颗粒较小的粉尘继续随上升气流向上运动,上升气流在导流板的作用下仍然做旋转运动,灰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沉降桶内壁附着,堆积到一定程度,自然脱落,含烟尘的气流经两次除尘,除尘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含油烟尘的除尘系统包括壳体11、沉降桶12,壳体11包括锥桶111和位于锥桶111顶部的柱桶112,锥桶111和柱桶112外均包有保温层13,锥桶111底部开有排尘口113,沉降桶12设置于柱桶112内,沉降桶12上部与柱桶112相固定、下部通过六个导流板17与柱桶112相固定,导流板17还可设置为多于六个或少于六个,沉降桶12和柱桶112内壁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形成环形通道14,沉降桶12底部开口、顶部开有出风口,为使进入壳体11及沉降桶12内的风流按照设定的方式旋转,在沉降桶12内壁底部设有多个导流板,如图2所示,柱桶112侧壁上设有进风管15,进风管15和环形通道14连通,并且进风管15的内壁与环形通道14的内壁相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市中晟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龙口市中晟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58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