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定位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828.5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4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润亚;万其;周峰枫;仇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G1/137 | 分类号: | B65G1/13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立体仓库 定位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立体仓库定位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堆垛机存取货物的精确定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般自动化立体仓库精确定位控制中,定位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①光电开关定位,分为绝对认址和相对认址,给每个货位制作一个专用的认址片,堆垛机上相应安装一个识别器,通常是二进制编码板(用n个光电开关的通断组合为2n个货位地址)和一组光电开关的组合,通过读取认址片的代码来判断堆垛机的当前位置。
②激光测距仪定位,用于巷道堆垛机运行时行走方向上精确定位的新技术,用激光测距仪通过测量堆垛机到基准点的距离和事先存储在CPU中的位置数据比较来确定堆垛机当前位置,这种方式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很高;
③编码器定位,主要有两种:从动轮与轨道旋转计数测定方式、链轮与链条旋转计数测定方式。堆垛机的从动轮上配有同轴旋转编码器,从动轮与轨道近似纯滚动,因此通过对旋转编码器的转角的转换,可以得到堆垛机的相对运行位置;
④超声波定位,通过计算超声波在超声波传感器和定位目标体之间的传输时间来计算所要测量的距离,具体应用可参见文献《超声波定位系统的研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作者:天津大学电气电子实验中心李昌禄等);
这四种定位方法中,方法①的特点是认址方式编程控制简单且可靠性较高,结构比较复杂,加工制作、安装调试成本费也较高,当货位较多时需要较多的认址器,增加了由于硬件原因的运行不可靠性;方法②的特点是测量方法精度高,安装较方便,但成本高且激光测距要求在发射器与反射板之间不允许有物体遮挡光线;方法③的特点安装方便,使用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是在堆垛机高速运行时,因震动、轨道不够光滑、磨损、轨道有污物等原因,会影响计数,长时间积累,容易产生定位偏移,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场合;方法④的特点超声波在空气中传输的衰减很大,能传输的距离短,不适用于长距离测距。
综上所述,自动化立体仓库精确定位控制中缺少一种同时兼具成本低且定位精度高的用于堆垛机定位的定位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定位控制系统及,根据需要在堆垛机自动运送货物中采用粗定位和精定位相组合的定位方法,达到低成本、高精度、易安装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定位控制系统,包括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X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驱动器、X轴电机编码器、Y轴电机编码器、X轴运行电机、Y轴运行电机、货叉运行电机、X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Y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货物检测系统、极限保护系统、固定货架、堆垛机和堆垛机运行导轨;
所述固定货架、堆垛机运行导轨固定安装在仓库地面上,所述堆垛机安装在堆垛机运行导轨上,所述X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堆垛机前侧面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Y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堆垛机靠近固定货架的侧面的上端中间位置;
所述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工业以太网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通过自身数字量输入输出端口与极限保护系统连接,可编程控制器通过模拟量端口与X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Y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相连;所述可编程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与X轴电机驱动器、Y轴电机驱动器相连,X轴电机编码器安装在X轴运行电机上,Y轴电机编码器安装在Y轴运行电机上;
其中,X轴的正方向为堆垛机前进方向,Y轴的正方向为竖直向上。
优选地,所述X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与X轴的夹角α为30-50度,所述Y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与Y轴的夹角的余角β为30-50度。
优选地,所述X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与X轴的夹角α为45度,所述Y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与Y轴的夹角的余角β为45度。
优选地,所述工业控制计算机安装有组态监控系统。
优选地,所述组态监控系统包含堆垛机认址信息,所述堆垛机认址信息储存在工业控制计算机中。
优选地,所述堆垛机认址信息包括货格号、X轴电机圈数设定值、X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设定值、Y轴电机圈数设定值和Y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设定值。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