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锥形体漏斗的医用造口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022.6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8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续维莉;崔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秀 |
主分类号: | A61F5/445 | 分类号: | A61F5/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锥形 漏斗 医用 口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的说是带有锥形体漏斗的医用造口袋。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4207472117公开了一种防止渗液堆积的医用造口袋,该种造口袋在袋体能通过内部引导管的支撑作用在袋体内形成了渗液的流淌空间,但是渗液是粘性液体,再加上引导管与袋体内的内部引导管之间的间距较小,也不利于渗液的流淌,从而导致渗液在内部引导管内流淌不顺畅,渗液还是容易积聚在造口附近,过多液体堆积于造口附近的皮肤上对皮肤产生刺激,使患者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溃烂、感染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锥形体漏斗的医用造口袋,采用内置锥形体漏斗,即在袋体内形成了渗液的流淌空间,有保证了渗液的流淌顺畅,同时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袋体、与袋体后面连接的用于与造口周围皮肤粘结的底盘、与袋体前面连通的外部引导管,袋体底部设置有渗液排出口,底盘开有造口孔,在底盘上和造口孔周向分布渗液孔,所述袋体呈空腔结构,在袋体内部和渗液孔四周设置带有小孔的锥形体漏斗。
使用时,将引导管穿过袋体内的锥形体漏斗并连接袋体正面的外部引导管,将底盘贴在造口附近的皮肤上,由于设计了锥形体漏斗,锥形体的构造,使引导管与锥形体内壁之间的间距顺着渗液的流淌方向越来越大,给渗液提供了良好的流淌空间,渗液不再聚集在造口附近,同时袋体的正面和背面不再容易贴合在一块,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锥形体漏斗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锥底端部设置为弧形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所述外部引导管呈锥形凸台状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带有锥形体漏斗的医用造口袋,包含有袋体1、与袋体1后面连接的用于与造口周围皮肤粘结的底盘2、与袋体1前面连通的外部引导管9,袋体1底部设置有渗液排出口8,底盘2开有造口孔3,在底盘2上和造口孔3周向分布渗液孔5,所述袋体1呈空腔结构,在袋体1内部和渗液孔5四周设置带有小孔4的锥形体漏斗6。
在本实例中,锥形体漏斗6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锥底端部设置为弧形端7。
在本实例中,所述外部引导管9呈锥形凸台状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1.由于设计了锥形体漏斗6,锥形体的构造,使引导管与锥形体内壁之间的间距顺着渗液的流淌方向越来越大,给渗液提供了良好的流淌空间,渗液不再聚集在造口附近,同时袋体的正面和背面不再容易贴合在一块,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2.由于设计了锥形体漏斗6的锥底端部设置为弧形端,避免了该端部刺破袋体,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3.由于设计了在底盘2上和造口孔3周向分布渗液孔5,扩散的渗液通过渗液孔5也流入袋体1内,不会集聚在造口皮肤附近,防止了造口附近皮肤的感染,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4.由于设计外部引导管9,所述外部引导管9呈锥形凸台状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以根据引流管直径大小裁剪外部引导管9的弹性材料的凸台,使外部引导管6内壁与引流管外壁紧密贴合,防止引流液流到引流袋上,污染袋体并给使用带来不便。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秀,未经李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0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两件式造口袋里层袋
- 下一篇:医用引流袋悬挂固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