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3721.9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2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杜京义;闫亚强;韩娟;寇水潮;呼霄鹏;刘文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亚成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供热 管网 膨胀 泄漏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为由集中供热热源向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系统。在管道连接过程中,系统误差的出现在所难免,膨胀节作为补偿器较好的补偿了安装误差,但是膨胀节由于受热胀冷缩的作用,是热网中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一旦泄漏将导致大面积的供热泄漏。早先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包括流量平衡法监测管道入口端与出口端的流量差来判断泄漏;通过在管道周边安装压力变送器采集数据判断是否泄漏。流量平衡法可以监测出较小泄漏,但是对于泄漏的发生反应较慢,并且需要在每段管道的两端安装流量表,同时仅依靠流量数据不能对泄漏点进行定位。压力变送器监测泄漏是将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绝对值转换成电流信号,在接收端再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进行接收,压力变送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只在满量程输出值中占很小的比例,所以对于输出值较小的压力变化量很难精确监测。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合理、能够快速检测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情况且及时的将管道泄漏的位置和泄漏严重程度无线传输到地面监控室的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监测系统,并能通过数据存储单元将数据保存,待后续分析参考,使用太阳能供电,清洁环保,解决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数据采集缓慢、定位难、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监测系统,其设计新颖合理,能够快速检测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情况且及时的将管道泄漏的位置和泄漏严重程度无线传输到地面监控室,并能通过数据存储单元将数据保存,待后续分析参考,使用太阳能供电,清洁环保,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布设在所监测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处并且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数据的膨胀节泄漏监测单元和布设在地面监控室内用于监控管网泄漏的管网监测平台;所述膨胀节泄漏监测单元包括第一数据收发器和太阳能供电电源,以及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一GPRS无线收发器和第一数据存储单元,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A/D转换电路,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接有第一电导率仪、第二电导率仪和第三电导率仪,所述太阳能供电电源包括依次相接的太阳能光伏阵列、太阳能充放电保护电路、蓄电池和将蓄电池输出的电压转换为3.3V直流电的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入端相接,所述太阳能充放电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的输出端相接;所述管网监测平台包括第二数据收发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相接的第二数据存储单元和用于无线接收所述第一GPRS无线收发器传输的数据的第二GPRS无线收发器,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的输出端接有声光报警电路和液晶显示电路。
上述的一种地下供热管网膨胀节泄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收发器为ARM Cortex-M4微控制器STM32F334;所述第二数据收发器为STC89C51单片机;所述A/D转换电路为芯片ADC0809,所述芯片ADC0809的OUT0引脚、OUT1引脚、OUT2引脚、OUT3引脚、OUT4引脚、OUT5引脚、OUT6引脚和OUT7引脚分别与所述ARM Cortex-M4微控制器STM32F334的第18引脚、第19引脚、第20引脚、第21引脚、第22引脚、第23引脚、第24引脚和第25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09的OUTEN引脚、CLOCK引脚、START引脚、EOC引脚和ALE引脚分别与所述ARM Cortex-M4微控制器STM32F334的第9引脚、第10引脚、第11引脚、第12引脚和第13引脚相接,所述芯片ADC0809的A引脚、B引脚、C引脚、Vref(-)引脚和GND引脚均接地,所述芯片ADC0809的Vref(+)引脚和VCC引脚均与5V电源输出端相接,所述芯片ADC0809的IN0引脚为A/D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Port1,所述芯片ADC0809的IN1引脚为A/D转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Port2,所述芯片ADC0809的IN2引脚为A/D转换电路的第三输入端Port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西安亚成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西安亚成电子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37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野营灯
- 下一篇:一种新型循环流体泄漏自动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