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3289.3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0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赵云峰;侯军;刘冰;税碧垣;刘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04 | 分类号: | G01N13/04;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包气带 油品 入渗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输油管道里程及储油设施数量的不断增长,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加,例如输油管道或储油设施一旦发生破裂,油品就会从土壤包气带往下渗,当泄露的油量足够多时,油品就会最终进入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因此,为了研究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问题,加深对泄漏油品在土壤包气带入渗情况的了解,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能够对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情况进行模拟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用以满足现有技术对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情况进行模拟的装置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包括:
模拟柱,具有渗入端与渗出端;
取样瓶,所述取样瓶的瓶口连接于所述渗出端;
蠕动泵,所述蠕动泵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于所述渗入端;
供液瓶,所述供液瓶的瓶口连接于所述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模拟柱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可选地,所述取样瓶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所述渗出端。
可选地,所述出水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所述渗入端。
可选地,所述供液瓶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所述进水口。
可选地,所述模拟装置还包括:
缓冲瓶,所述缓冲瓶的瓶口连接于所述供液瓶的瓶口;
装水瓶,所述装水瓶的瓶口连接于所述缓冲瓶的瓶口。
可选地,所述缓冲瓶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所述供液瓶的瓶口,所述橡胶软管或所述玻璃管的管口在所述缓冲瓶和所述供液瓶内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预设高度。
可选地,所述装水瓶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所述缓冲瓶的瓶口,所述橡胶软管或所述玻璃管的管口在所述缓冲瓶和所述装水瓶内的最高位置低于第二预设高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所以满足了现有技术中对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情况进行模拟的装置的需求。
2、由于模拟柱采用有机玻璃,所以方便了使用者观察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用以满足现有技术对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情况进行模拟的装置的需求。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模拟装置包括:
模拟柱101,具有渗入端与渗出端;
取样瓶102,取样瓶102的瓶口连接于渗出端;
蠕动泵103,蠕动泵103具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出水口连接于渗入端;
供液瓶104,供液瓶104的瓶口连接于进水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模拟柱101采用有机玻璃(英文: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制成,方便使用者对土壤包气带油品入渗情况模拟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样瓶102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渗出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水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渗入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供液瓶104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进水口。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模拟装置还包括:缓冲瓶105,缓冲瓶105的瓶口连接于供液瓶104的瓶口;装水瓶106,装水瓶106的瓶口连接于缓冲瓶105的瓶口。通过缓冲瓶105和装水瓶106的水封环境,保证模拟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缓冲瓶105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供液瓶104的瓶口,橡胶软管或玻璃管的管口在缓冲瓶105和供液瓶104内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预设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高度可以是供液瓶104或缓冲瓶105瓶身的2/3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装水瓶106的瓶口通过橡胶软管或玻璃管连接于缓冲瓶105的瓶口,橡胶软管或玻璃管的管口在缓冲瓶105和装水瓶106内的最高位置低于第二预设高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高度可以是供液瓶104或缓冲瓶105瓶身的1/3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32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污泥沉降比自动检测装置
- 下一篇:网格仿生型磨擦磨损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