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式生物接种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2947.7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9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林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英明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C12M1/24;C12M1/22;C12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式 生物 接种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闭式生物接种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菌种接种需要高净工作台,对工作室空气指标有严格的要求,限制了大众的生物试验和生物产品的应用。传统的试管用棉塞式硅胶海绵塞,接种时拔下塞子,用接种环接种,菌种暴露在空气中,培养皿也是开盖后接种,对空气质量要求很高,否则容易染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生物接种工具,包括配套使用的试管、空气过滤针、培养皿和接种针,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自身带空气过滤装置,对接种环境、空气指标无特殊要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封闭式生物接种工具,包括配套使用的试管、空气过滤针、培养皿和接种针,所述试管包括管体和管塞,所述管塞由上部的密封部和下部的滤气部组成,所述密封部的顶部设有环状凸起;所述空气过滤针由过滤部和空心针组成,所述空心针设置于过滤部的下端;所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和瓶口,所述培养皿本体一体成型,所述培养皿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瓶口,瓶口设有与其配套使用的瓶塞;所述接种针包括针管、一端位于针管内的活塞杆和与活塞杆连接的探针,针管的前端连接有空心针头。
所述试管管体的管口处设有与管塞的环状凸起相配合的凸台。
所述培养皿本体的瓶口设有两个,在侧壁上对称设置,所述瓶塞包括密封部和滤气部。根据需要,两个瓶塞可以均为含滤气部的瓶塞,也可以一个含有滤气部,另一个为普通的橡胶塞,
所述管塞和瓶塞的密封部由不透气的橡胶、硅胶制成,滤气部由透气的硅胶海绵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生物接种工具结构简单,密封性好,自身带空气过滤装置,对接种环境、空气指标无特殊要求,菌种保存时间长,操作简单方便,可在野外实地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种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接种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管塞,3、密封部,4、滤气部,5、过滤部,6、空心针,7、培养皿本体,8、瓶口,9、针管,10、活塞杆,11、探针,12、空心针头,13、环状凸起,14、凸台,15、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封闭式生物接种工具,包括配套使用的试管、空气过滤针、培养皿和接种针。如图1所示,试管包括管体1和管塞2,管塞2由上部的密封部3和下部的滤气部4组成,密封部3由不透气的橡胶、硅胶制成,滤气部4由透气的硅胶海绵制成。密封部3的顶部设有环状凸起13,试管管体1的管口处设有与管塞2的环状凸起13相配合的凸台14。
如图2所示,空气过滤针由过滤部5和空心针6组成,空心针6设置于过滤部5的下端,过滤部5为透气的硅胶海绵制成。
如图3、图4所示,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7和瓶口8,培养皿本体7一体成型,培养皿本体7的侧壁上设有瓶口8,瓶口8设有与其配套使用的瓶塞15;优选的,培养皿本体7的瓶口8设有两个,在侧壁上对称设置,瓶塞8包括密封部和滤气部。密封部由不透气的橡胶、硅胶制成,滤气部由透气的硅胶海绵制成。根据需要,两个瓶塞8可以均为含滤气部的瓶塞,也可以一个含有滤气部,另一个为普通的橡胶塞。
如图5所示,接种针包括针管9、一端位于针管9内的活塞杆10和与活塞杆10连接的探针11,针管9的前端连接有空心针头12。活塞杆10带动探针11可以由空心针头12内穿出。
在加热消毒时,将管塞拔出一点,使滤气部与外界接触,加热过程中里面的蒸汽可以泻出,不会把管塞弹出。加热完成后,把管塞按下,管体内部和外界隔绝,待蒸汽冷凝成水后,管体内形成负压,氧气非常少,而且没有空气交流,这样可以使培养基几个月、十几个月甚至几十个月不染菌,而且也不会干燥。
需要接种时,先用空气过滤针扎进试管塞,过滤的空气便进入试管,这样便给菌种提供了供其生长的氧气。接种完待菌种长成后,便可以用针管将里面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状,保存菌种的时间比传统试管要长得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英明,未经林英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2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发酵罐组系统
- 下一篇:用于秸秆厌氧发酵造气的进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