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9579.0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0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士明;王建钢;施兆鸿;高权新;张晨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水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化鱼类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银鲳的人工养殖目前国内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规模化推广,但鉴于银鲳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需求度,银鲳的规模化养殖终究会得以实现。目前,限制银鲳规模化养殖推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银鲳养殖所需要的适宜养殖管理方式尚不成熟;二是银鲳极易受人为操作胁迫致死;三是稳定且可控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仍尚不完善。由于银鲳极易受养殖日常管理操作胁迫导致死亡,如银鲳养殖过程中的换水、吸污操作等,均会影响到银鲳的日常生长。此外,银鲳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已有的研究也表明一定的水流刺激有利于银鲳的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过程中的人为操作胁迫,且可有效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及提高银鲳的生长性能的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包括:潜水泵;软水管,所述软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连接;PVC管,所述PVC管的一端与所述软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台湾袋,所述台湾袋与所述PVC管的另一端连接;固定绳索,所述固定绳索设置在所述PVC管上。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的功率250瓦、最大扬程6米。
优选的,所述软水管的管径为50毫米。
优选的,所述PVC管的长度为40厘米~50厘米。
优选的,所述台湾袋的宽度为30厘米,长度为70厘米。
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操作方便,便于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过程中的人为操作胁迫,且可有效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及提高银鲳的生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潜水泵 2-软水管 3-PVC管
4-台湾袋 5-固定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由潜水泵1、软水管2、PVC管3、台湾袋4、固定绳索5组成。软水管2的一端连接潜水泵1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一端PVC管3。潜水泵1的功率250W、最大扬程6米。软水管2的管径为50毫米。PVC管3的另一端捆绑一个台湾袋4。PVC管3的长度为40厘米~50厘米。台湾袋4的宽度30厘米,长度70厘米。PVC管3上设置一根固定绳索5。
本装置使用时先根据养殖池的深度选择软水管2的长度,然后将潜水泵1、软水管2、PVC管3以及台湾袋4连接起来,固定绳索5的一端捆绑在PVC管3上,然后将潜水泵1放入养殖池的边角池底,PVC管3通过固定绳索5固定在养殖水体的水平面上,台湾袋4自然下垂,最后开通潜水泵1,便可使养殖水体产生一定水流,并可通过台湾袋4过滤掉水体中的杂质,减少换水的次数。使用结束时关闭潜水泵1取出养殖水体用淡水冲净即可。
本实用新型银鲳养殖用促水流且清污装置操作方便,便于最大程度的降低养殖过程中的人为操作胁迫,且可有效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杂质及提高银鲳的生长性能。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9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养殖用排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底层水体曝气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