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930.0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1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玮;沈颖惠;刘诗舫;沈博宇;刘绍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玮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0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科明专利事务所 43203 | 代理人: | 彭乃恩;陈庆元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通用型 医用 输液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行业用的输液器具,特别指一种可实现多瓶软瓶、多瓶硬瓶或多瓶软硬瓶混合输液时自动换瓶继液的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
背景技术
在医疗行业,连续输液还不常见,传统的单瓶输液、人工换瓶,给医疗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劳动强度,也易因为不经意的疏忽造成一些医疗事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连续输液自动换瓶目的,本申请发明人研制了可实现自动继液的几代产品。
发明专利ZL2012104089744《一种自动控制液、气体分时相输入的双通道输液头》,虽然采用了两通道设计和浮球控制,但是该方案不能用于软袋容器输液,因软袋容器不需要进气,只要连通就开始输液。如果该设计用于软袋液体会导致所有液体瓶同时输液,进一步导致所有液体混合,引发安全事故。另外,最先一瓶的进气端也会因连通器原理而引起液体返流导致外溢,引发浪费。而且该方案的的浮球阀门设计导致关闭的力量太少,远不能直接对抗软瓶内液体的压力,故浮球阀门结构需要改进。
本申请发明人还特意针对软瓶输液设计了自动换瓶装置,申请号2014107308437公开的《一种用于软袋输液的自动继液输液头》,利用改造后的浮球阀门(巧妙对抗了软瓶液体巨大的液体压力)来实现当前软瓶的输液等待,当前一瓶输入空气使浮球下沉阀门打开来解除输液等待,实现软瓶输液的自动换瓶。但这种原理结构不能同时适用于硬瓶输液的自动换瓶需求。
为了满足通用的要求,本申请发明人又进行了改进,发明申请201410730840.3《一种通用型自动继液输液头》公开了一种可适用于软、硬输液容器的输液头结构,尝试整合两种物理控制自动换瓶的原理,即控制硬瓶液体在适当的时候进气来实现硬瓶输液自动换瓶,以及让后面的软袋容器实现输液等待,并适时终止等待来实现软瓶输液的自动换瓶这两种自动换瓶原理。当然软瓶输液时还要防止液体返流。但在实际加工和使用中发现这种通用型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了两个阀门室和两个阀门的结构,增加了制造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效率,且浮球较小浮力不足。两个阀门室的阀门开闭不能做到同步,造成在硬瓶输液时空气已经进入靠近进液管的阀门室但靠近出液管的阀门不打开(没有空气进入),这时所有连接出液管的开口全部封闭导致输液暂停。即使解决阀门同步后(如在浮球底端硬性连接,阀门室间隔中开硬性连接杆的运动槽)也不能实现硬瓶输液时当两个阀门同时打开后,有效的实现连续输液。因为这样的同步阀门设计会导致进入前一阀门室内的空气会经阀门室间隔底端的运动槽进入后一阀门室内,并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进入后一阀门室内的气体可能直接进入出液管,可造成气体进入人体内;二是就算气体不流入出液管而流向阀门室顶端的管道开口,这也会影响该开口的瓶内液体流出,因为前后两个阀门室顶端开口的气压相等,液体流不出来。
综上所述,前一代产品不能用于软袋输液,只能用于硬瓶输液,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有排气操作麻烦,输液头在没插入输液瓶内时要用输液头保护套密封(不然会有气体经输液头顶端的开口进入出液管)等缺陷。而应用于软瓶自动换瓶的设计又不能同时用于硬瓶输液的自动换瓶。后一代通用型产品在整合硬瓶、软瓶自动换瓶原理方面有所突破,但缺陷也较明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细微改动(如硬性连接使阀门同步)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要打破后一代通用型产品原有的整合思路,在浮球阀门物理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阀门同步问题,二是当一边进气通道打开时另一边打开的液体通道要主动从瓶内抽吸液体,使空气被动进入瓶内(因为气体不会主动进入瓶内这样肯定会而导致输液停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重新整合软、硬瓶输液时自动换瓶原理,提供一种通过改变浮球阀门室结构和双输液通道连接结构来实现软、硬输液容器自动换瓶、连续输液的新型通用型医用输液自动继液输液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有输液头主体,设置在输液头主体上的两条通道,设置在输液头主体下部的浮球阀门室,和连通浮球阀门室的进、出液管的输液头,其中:
所述的两条通道为气液双用通道和液体通道,两通道的顶端均连通至瓶袋内,两通道上均设置有阀门;其中气液双用通道的底端开口设置在浮球阀门室的顶部,液体通道的底端开口设置在出液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玮,未经刘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