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产黏性卵的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5979.4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8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贤;郭富华;黄昭雄;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产 黏性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产黏性卵的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水产养殖量不断增加,水产苗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加。但现在很多水产苗种场均采用自然授精和传统的水产苗种孵化设备,受精率和孵化率受到很大影响,大大限制了水产种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技术:
如中国专利号为“201310615053.X”的现有技术在2014年3月12日公开了一种淡水鱼沉性卵孵化装置及孵化方法,其技术方案为该孵化装置包括底部呈U型的容器,容器内腔一旁侧部设有朝向容器相应旁侧部下方的注水管,容器内腔另一旁侧上方的开口处对应设置有自下而上拐向注水管一侧的弧形拐部以使注入的水流形成环流。但该孵化装置仅适用于鱼沉性卵或脱黏处理后的黏性卵孵化,而不适用于黏性卵苗种的孵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水产黏性卵的孵化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水产苗种的孵化率,降低劳动强度,从而达到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水产苗种孵化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水产黏性卵的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卵巢和孵化架,所述孵化架包括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卵巢通过上框架和下框架倾斜设置在孵化架上。
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均为矩形结构,且在同一正投影面上,下框架位于上框架内。
所述卵巢由矩形边框和包裹在矩形边框上的聚乙烯网片构成。
所述上框架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杆,下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对称的限位凸起,支撑杆与限位凸起配合支撑卵巢。
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多根,多根连接杆以两两一组的方式固定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
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连接杆为四组,其中两组连接杆垂直设置在下框架的两端,剩余两组倾斜设置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为:1、把孵化架放入加满水的孵化池中;2、把水产品种的卵和精子进行人工授精;3、将卵巢放入一缸体中,再把受精卵缓慢倒入缸体中,使黏性受精卵均匀附着在卵巢上;4、把卵巢取出,倾斜放在孵化架上;5、打开增氧设备,进行水体增氧,防止受精卵孵化过程中缺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卵巢通过上框架和下框架倾斜设置在孵化架上,不仅使得卵巢在孵化架上的稳定性好,还使得黏性卵在卵巢上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更好,大大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同时还能够避免没有孵化的受精卵对水体造成污染。另外,与中国专利号“201310615053.X”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人工劳动强度低、卵巢取放方便和水产苗种孵化快的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中,在同一正投影面上,下框架位于上框架内,该结构使得卵巢在孵化架上的取放更加方便,加快了受精卵进入水中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受精卵的成活率。
三、本实用新型中,卵巢由矩形边框和包裹在矩形边框上的聚乙烯网片构成,该结构使得受精卵分布均匀,便于计划鱼苗生产,且受精卵不会出现大面积堆,受精卵的附着力强,鱼巢的利用率高,进而能提高孵化率和培育率。
四、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杆与限位凸起配合支撑卵巢,能够防止倾斜的卵巢在孵化架上打滑,提高卵巢的稳定性。
五、本实用新型中,多根连接杆以两两一组的方式固定在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孵化装置的稳固性,能够长久使用而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卵巢,2、上框架,3、下框架,4、连接杆,5、支撑杆,6、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水产黏性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卵巢1和孵化架,所述孵化架包括上框架2和下框架3,所述上框架2和下框架3通过连接杆4连接,所述卵巢1通过上框架2和下框架3倾斜设置在孵化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2和下框架3均为矩形结构,且在同一正投影面上,下框架3位于上框架2内,即下框架3的面积小于上框架2的面积。进一步的,优选上框架2和下框架3的长度相同,上框架2的宽度比下框架3宽10cm,这样,就方便人们快速地将卵巢1从上至下地放置在孵化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59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缸自动清洁器
- 下一篇:新型泥鳅人工苗种孵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