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薄膜扎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3605.9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6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宇;姚孝君;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新明宇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6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薄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胶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薄膜扎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扎带产品主要结构有两种:聚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及聚丙烯薄膜/聚酯薄膜,前者结构质地柔软,有较强的延伸性能,但不适应多根型材的捆扎;后者结构偏脆、偏硬,拉伸强度较高,但断料较为困难,需要借助切料工具,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薄膜扎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薄膜扎带,所述薄膜扎带为双层结构,上层为聚丙烯薄膜层,下层为聚乙烯薄膜层,所述上下层之间涂布醇溶性聚氨酯复合胶黏剂,所述聚乙烯薄膜层的下表面涂布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所述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聚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20-40μm,所述醇溶性聚氨酯复合胶黏剂的干胶量为2.4-3.6g/m2,所述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干胶量为12.0-16.0g/m2,所述聚乙烯薄膜层常温下的表面张力为1.5-3kg,所述聚丙烯薄膜层常温下的表面张力为8-15k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聚丙烯薄膜与聚乙烯薄膜复合而成的薄膜扎带,较现有技术,具有质地柔软、拉伸性能强、拉伸强度高、易于断料、适宜于多根型材同时捆扎的优点;通过干式复合机使得底面聚乙烯薄膜层,在经上胶进入风道温度保持在60℃下,其表面张力远远大于常温下与其复合的聚丙烯薄膜层的表面张力,改变了复合膜的卷曲方向,利于下道涂胶工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2、聚乙烯薄膜层;3、醇溶性聚氨酯复合胶黏剂;4、聚丙烯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一种新型薄膜扎带,所述薄膜扎带为双层结构,上层为聚丙烯薄膜层4,下层为聚乙烯薄膜层2,所述上下层之间涂布醇溶性聚氨酯复合胶黏剂3,所述聚乙烯薄膜层2的下表面涂布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1,所述聚丙烯薄膜层4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聚乙烯薄膜层2的厚度为20-40μm,所述醇溶性聚氨酯复合胶黏剂3的干胶量为2.4-3.6g/m2,所述水性丙烯酸酯压敏胶1的干胶量为12.0-16.0g/m2,所述聚乙烯薄膜层2常温下的表面张力为1.5-3kg,所述聚丙烯薄膜层4常温下的表面张力为8-15kg。
利用聚丙烯薄膜与聚乙烯薄膜复合而成的上述薄膜扎带,较现有技术,具有质地柔软、拉伸性能强、拉伸强度高、易于断料、适宜于多根型材同时捆扎的优点;通过干式复合机使得底面聚乙烯薄膜层,在经上胶进入风道温度保持在60℃下,其表面张力远远大于与常温下与其复合的聚丙烯薄膜层的表面张力,改变了复合膜的卷曲方向,利于下道涂胶工序。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术上的改变,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新明宇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新明宇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3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隔音吸音性能汽车用复合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针织防刺防护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