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80052.1 | 申请日: | 2015-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0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 发明(设计)人: | 胡君娥;严妍;陈道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君娥;严妍;陈道菊 |
| 主分类号: | A61B5/042 | 分类号: | A61B5/042;A61M25/09 |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43402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icc 置管后导丝 电极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PICC置管后仍采用X线胸片定位,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管头端到位的准确率、胸片结果的及时性及清晰度并不尽人意。为克服上述弊端,国内少数医院引进了PICC置管后腔内心电图定位,其置管后导管头端到位的准确率及结果的及时性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因此,腔内心电图定位将会以其突出的优势被国内置管医院所采用。目前,采用腔内定位的医院定位时,由于诸多原因均采用常规电极片及带鱼嘴夹的心电监护仪进行操作,临床实施中发现:由于常规电极片头端为圆弧形,导管导丝无法固定于电极片上;鱼嘴夹不能完全闭合,只有一侧导电金属部分与导丝接触,加上导丝过细导致二者接触面过小影响心电图图形的显示从而导致结果无法判断;且带鱼嘴夹的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因鱼嘴夹极易与电极片脱离而逐渐被带扣绊的心电监护仪所替代;而常规电极片因表面的圆弧形设计致使导丝无法有效固定于电极片上而与监护仪扣绊有效接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与带扣绊的心电监护仪配套使用,以克服普遍电极片导丝不易固定易滑落、接触面过小等影响心电波形显示的不足,利于PICC置管后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固定的牢固性,从而突显腔内定位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普遍性的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极片、固紧扣帽和导丝,电极片包括底片和连接头,连接头设置在底片上表面的中心部位,其特征在于:连接头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导丝的一端活动放置在固定槽内,固紧扣帽过盈安装在电极片的连接头上。
所述的固紧扣帽的顶板内壁上设置有压装片,压装片与固定槽活动卡接。
所述的连接头为圆柱状,连接头顶部为圆弧形。
所述的压装片呈伞状,由圆弧形的压紧盖和片状的压紧片构成,压紧盖的底部设置有压紧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工作时,导丝通过固定槽放置在连接头上,并通过固紧扣帽的压装片压紧,由此实现导丝与连接头之间的充分接触;解决了现有普遍电极片导丝不易固定易滑落、接触面过小等影响心电波形显示的不足,不利于PICC置管后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固定的牢固性的问题,特别适用于PICC置管后腔内心电图定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紧扣帽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片,2、固紧扣帽,3、导丝,4、连接头,5、固定槽,6、压装片;7、压紧盖,8、压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极片、固紧扣帽2和导丝3,电极片包括底片1和连接头4,连接头4设置在底片1上表面的中心部位。连接头4为圆柱状,连接头4顶部为圆弧形。连接头4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5,导丝3的一端活动放置在固定槽5内,固紧扣帽2过盈安装在电极片的连接头4上。固紧扣帽2的顶板内壁上设置有压装片6,压装片6与固定槽5活动卡接(参见附图1—2)。
该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工作时,首先将监护仪器的导丝3一端通过固定槽5放置在连接头4上,然后将固紧扣帽2的压装片6 与固定槽5对齐,并通过固紧扣帽2与连接头4的过盈配合,使其卡装在固定槽5内;由此实现对导丝3的压紧,进而实现导丝3与连接头4之间的充分接触,再通过固紧扣帽2与监护仪连接即可。
作为优选,亦可将压装片6设计呈伞状的独立结构,该压装片6由圆弧形的压紧盖7和片状的压紧片8构成,压紧盖7的底部设置有压紧片8(参见附图3)。工作时,PICC的导丝3一端通过固定槽5放置在连接头4上后,然后将该压装片6的压紧片8插入至固定槽5内,再通过固紧扣帽2与连接头4的过盈配合,对该压装片6的圆弧形的压紧盖7形成下压力;由此实现对导丝3的压紧,使导丝3与连接头4之间充分接触即可。
该PICC置管后导丝与电极片的连接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实用性好,解决了现有普遍电极片导丝不易固定易滑落、接触面过小等影响心电波形显示的不足,不利于PICC置管后腔内心电图定位时固定的牢固性的问题,以及常规电极片因表面的圆弧形设计导致导丝无法有效固定于电极片上而与监护仪扣绊有效接触的问题,特别适用于PICC置管后心电图导丝与电极片定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君娥;严妍;陈道菊,未经胡君娥;严妍;陈道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0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