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户端接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9998.6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1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邱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极智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3 | 分类号: | H05K5/03;H05K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303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户端 接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户端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用户端接入设备一般包括盒体、电路板及盖体三个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所述用户端接入设备1包括盖体11、印刷电路板13及本体15。所述盖体11和所述本体15配合形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印刷电路板13。所述盖体11包括多个通孔111。所述本体15包括多个螺柱151。所述盖体11的所述通孔111与所述本体15的所述螺柱151位置相对应,并通过螺钉14固定。具体而言,所述螺钉14贯穿所述通孔111,并与所述本体15的所述螺柱151通过螺纹配合锁定,实现所述盖体11盖合固定于所述本体15的边缘。
针对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1的组装,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需要提供辅助结构保证所述印刷电路板13平稳固定于所述本体15和所述盖体11围成的收容空间内;
其次,在所述盖体11上设置多个螺钉连接锁合设备。
但是上述结构仍然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首先,所述盖体11和所述本体15之间通过设置多个螺纹与螺柱配合,使得组装过程中需要准确对位,方能实现所述螺钉14的安装,通常因为加工误差或者操作误差导致安装偏位,不方便组装且容易损坏外壳;
其次,元件数量较多,成本高;
最后,当需要拆卸时,只能将螺钉逐一拆卸,方可实现所述盖体11与所述本体15之间的分离,如此使得拆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用户端接入设备元件数量多、成本高、安装繁琐及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元件数量少,安装方便,易于拆卸及成本低的用户端接入设备。
一种用户端接入设备,包括盒体、印刷电路板、盖体及螺栓,所述盒体与所述盖体配合围成收容空间收容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盒体包括螺柱及散热口,所述盖体包括螺孔及卡勾,所述螺孔配合所述螺柱通过螺栓锁合固定,所述卡勾与所述散热口对应卡合固定。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底板与多个首尾相接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的边缘相接设置,所述侧壁设于所述底板同侧,所述散热口设于所述侧壁。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口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于所述盒体的侧壁。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散热口相对应设置的多个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散热口对应卡合固定。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多个导位结构,所述导位结构设于所述侧壁内侧表面,所述导位结构与所述侧壁一体结构。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及第四侧壁,所述盒体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内表面并沿远离所述底板方向延伸的所述螺柱,所述螺柱临近所述第一侧壁并相对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对称设置。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内表面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临近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接处并沿远离所述底板方向延伸,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对应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的通孔,所述通孔配合所述固定柱通过所述螺栓锁合所述印刷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盒体收容空间内。
作为上述用户端接入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栓是自攻螺栓。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户端接入设备构造中设 置卡勾与散热口扣合以及螺栓固定相结合,有效固定印刷电路板板和扣合用户端接入设备,同时设置导位结构导引印刷电路板精准便捷地叠设于盒体收容空间内,避免使用额外的锁定结构,减少元件数量,简化组装工艺,降低成本且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所揭示一种用户端接入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示一种用户端接入设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用户端接入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用户端接入设备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极智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极智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99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板卡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延长光控器使用寿命的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