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滚轮同步减速传动收丝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8320.6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5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浩洲;铙佩明;唐继国;张付华;赵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冬庆 |
主分类号: | B23H7/10 | 分类号: | B23H7/10;B23H7/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轮 同步 减速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滚轮同步减速传动收丝机构,主要用于线切割机床。
背景技术
线切割机床中,传动收丝机构是确保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至关
重要的装置之一。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电机与主动轮直联式传动收丝机构存在如下缺点:⑴ 因主动轮受电机振动冲击,电极丝经过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排出的时受到电机振动冲击,加工区的电极丝振幅较大,严重影响电极丝的切割稳定性,是造成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较差的主要因素;⑵传递扭矩小,传动平稳性差,是造成被切割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和表面精度较差的又一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滚轮同步传动收丝机构”。该机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是一种有效提高电极丝的切割稳定性,确保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传动收丝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滚轮同步减速传动收丝机构,主要由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轴承座、主动轮、从动轮、轴、大带轮、小带轮及电机组成。轴承座和电机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的同侧,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支架安装在轴承座上,轴置于轴承座内,与电机轴平行设置,主动轮和大带轮分别固设于轴的两端,小带轮安装在电机轴上,同步带套装在大带轮和小带轮上,从动轮通过压轮架固设于安装板上,与主动轮平行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安装在主动轮上的齿轮A和安装在从动轮上的齿轮B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安装板上还设有丝导入部件和丝导出部件,分别置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连接部位的前端和后端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 该机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是一种有效提高电极丝的切割稳定性,确保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传动收丝机构。
2.因本收丝机构主要由主动轮、从动轮、轴、大带轮、小带轮及电机组成,同步带同时套装在大带轮和小带轮上, 电机的振动被同步带吸收,主动轮不受电机振动的影响,电极丝经过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排出时没有受到电机振动冲击,加工区的电极丝平稳运行,确保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因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安装在主动轮上的齿轮A和安装在从动轮上的齿轮B啮合连接。增大了传递扭矩,进一步提高了传动平稳性,使得被切割加工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和表面精度得到很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收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包含电极丝运行的同步传动收丝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轮,2、从动轮,3、轴,4、大带轮,5、小带轮,6、同步带,7、电机,8、丝导入部件,9、压轮架,10、丝导出部件,11、轴承座,12、安装板,13、电机安装支架,14、齿轮A,15、齿轮B,16、电极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理解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如图2、图4所示,一种双滚轮同步减速传动收丝机构,主要由设置在安装板上的轴承座、主动轮、从动轮、轴、大带轮、小带轮及电机组成。轴承座和电机分别设置在安装板的同侧,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支架安装在轴承座上,轴置于轴承座内,与电机轴平行设置,主动轮和大带轮分别固设于轴的两端,小带轮安装在电机轴上,同步带套装在大带轮和小带轮上,从动轮通过压轮架固设于安装板上,与主动轮平行设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安装在主动轮上的齿轮A和安装在从动轮上的齿轮B啮合连接。
如图3、图4所示,在安装板上设有丝导入部件和丝导出部件,分别置于主动轮和从动轮啮合连接部位的前端和后端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加工制造,所述安装采用螺栓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是一种有效提高电极丝的切割稳定性,确保机床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传动收丝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冬庆,未经李冬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8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