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刺/引流保护固定网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6598.X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1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省利;陶凌;胡雪慧;杨庚;杨艳;陈英;朱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A61M25/02;A61M5/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引流 保护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多用式穿刺/引流保护固定网,可用于穿刺针、引流管等的保护及固定。
背景技术
穿刺以及引流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利用管道进行液体的输送或引流,以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在这两种治疗手段中,均有管道从穿刺或引流部位引出,并均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以穿刺输液为例,临床上在使用留置针给患者输液时,留置针埋置时间可能达到3至5天甚至更长;而病患植入尿管、引流管等之后,更需要长时间在体外保持引流。
无论是对于穿刺输液或者引流,其在进行过程中普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留置在体外的管道能得到相对的保护以及固定。穿刺或引流后,留在体外的管道,如不慎拖动或损坏,将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使留置针或引流管从穿刺部位、引流部位脱出,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也可能引发出血、伤口撕裂、感染等,而再次穿刺或埋置引流管,将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有效利用医疗资源。
目前对穿刺、引流等管道,没有专用的固定装置,大多是对管道缠绕后用胶布进行固定。然而,胶布固定的方式不牢靠,也不适用于长时间的固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引流保护固定网,能对穿刺、引流过程长时间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管道从体内脱出。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刺/引流保护固定网,包括固定网,固定网的两侧设置有可在固定网两侧接触时相互固定的紧固装置,固定网和紧固装置之间设置有弹性柱。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网一侧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可套装在引流管或输液管上,固定套通过拉线与夹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体和固定套之间还设置有弹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上设置有用于收紧固定套的紧固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紧固线环绕分布在固定套的外壁中,拉动紧固线固定套收紧。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套为非闭合的弹性套,固定套的径向截面为C状,所述的紧固线设置在固定套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网下边缘设置有径向截面为C状的卡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网上设置有标签栏。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柱为气囊柱。
进一步地,所述的紧固装置为粘扣,粘扣的绒面和钩面分别分布在固定网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采用网固定方式,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穿刺、引流部位不受到环境影响,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2.能对引流管、输液管等各类管道进行固定,如不慎拖动了引流管、输液管等,拖动的力度也不会直接作用于穿刺或引流部位,而是被固定网分散,从而保证了输液、引流过程的安全;
3.固定过程简便,采用环绕固定的方式,适用于人体绝大部分位置的穿刺、引流固定,适宜长时间使用,不会造成额外影响;
4.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适用于多类医用管道的固定、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钩面,2—弹性柱,3—固定网,4—标签栏,5—绒面,6—夹体,7—拉线,8—弹线,9—固定套,10—紧固线,11—卡套,12—穿刺针,13—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穿刺、引流过程均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中对穿刺、引流部位的保护以及对输液管、引流管的固定就是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然而,即使非常小心,在实际当中仍会存在许多患者不慎拉动引流管或输液管导致引流管、穿刺针脱落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本方案中提出了一种保护固定装置:
一种穿刺/引流保护固定网,包括固定网3,固定网3的两侧设置有可在固定网3两侧接触时相互固定的紧固装置,固定网3和紧固装置之间设置有弹性柱2。
上述的固定网3为弹性网,整体具有一定的弹性,但弹性不宜过大。采用网状结构而不采用一个整面结构,主要考虑到的是如采用面状的结构,这种结构覆盖在引流管或穿刺部位,将阻碍医护人员的视线,不能方便地观察引流部位的情况,如出现脱落、滚针等情况,也不宜发现。另外,整面的结构透气性差,长期使用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6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固定夹的远距离造影剂推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点滴瓶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