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6114.1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6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高菲菲;甘为民;喻其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安装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悬挂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底盘悬架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它主要防止在转弯时减小车辆的侧倾,并提高车辆的侧倾刚度,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现在汽车的稳定杆一般通过稳定杆夹子和衬套装配在副车架的主体表面上,两端与连接杆连接,运动中稳定杆和悬架是联动的,特别是在大的侧倾情况下,稳定杆不仅受到轴向的窜动的力,同时还要承受较大的扭转作用力。当稳定杆受到较大扭转时,稳定杆与副车架的安装部位便会受到很大的力,此时如果副车架与稳定杆连接处较为薄弱或者刚度不足,则容易引起受力达到屈服,导致副车架开裂,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等;目前副车架上安装稳定杆的安装表面都是单一的本体,没有加强结构,易影响稳定杆对侧倾的作用,降低了车辆的舒适性和平顺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副车架撕裂的安全隐患。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开始在副车架表面增加加强板,但都是通过焊接在副车架上,这样易导致副车架上的稳定杆案子孔发生孔位变形错位,导致稳定杆安装位置不精确,影响稳定杆的作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安装于副车架上的加强板,稳定杆通过加强板与副车架连接,所述的加强板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凸起和定位翻边;所述的副车架上设有与所述的定位凸起和定位翻边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的副车架和加强板上均开设有稳定杆安装孔;所述的稳定杆通过夹套安装于所述的加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夹套上设有将所述的稳定杆固定于所述的加强板上的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穿过所述的加强板和副车架上的稳定杆安装孔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翻边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矩形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翻边的折弯处设有过渡圆弧。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凸起为圆柱形定位凸起,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的圆柱形定位凸起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凸起为半球形定位凸起,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的半球形定位凸起的球面直径相同。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中的加强板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保证了稳定杆安装孔位置的精度不受影响,也能保证副车架安装稳定杆处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副车架不会被撕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的加强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二中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副车架1,加强板2,定位凸起21,定位翻边22,过渡圆弧22a,稳定杆安装孔23,稳定杆3,夹套4,紧固螺栓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稳定杆安装加强结构,包括安装于副车架1上的加强板2,稳定杆3通过加强板2与副车架1连接,所述的加强板2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凸起21和定位翻边22;所述的副车架1上设有与所述的定位凸起21和定位翻边22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的副车架1和加强板2上均开设有稳定杆安装孔23;所述的稳定杆3通过夹套4安装于所述的加强板2上。
所述的夹套4上设有将所述的稳定杆3固定于所述的加强板2上的紧固螺栓5,所述的紧固螺栓5穿过所述的加强板2和副车架1上的稳定杆安装孔23并通过锁紧螺母固定。
所述的定位翻边22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矩形定位孔。
所述的定位翻边22的折弯处设有过渡圆弧22a。
所述的定位凸起21为圆柱形定位凸起,所述的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的直径与所述的圆柱形定位凸起的直径相同。
具体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6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台化汽车空调模式控制装置
- 下一篇:横向稳定杆安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