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漏斗胸矫正真空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5489.6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0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峰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漏斗 矫正 真空 吸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漏斗胸矫正真空吸盘。
背景技术
漏斗胸是一种胸廓的凹陷畸形,患者胸部向内向后凹陷,形成一个象漏斗的的坑状区域,医学上称为漏斗胸。因为胸廓不够美观,患者往往不希望别人知道,属于重点保护的个人隐私。
患有漏斗胸的儿童,如果选择负压装置来矫正漏斗胸,首先压力要足够,其次要长期佩戴(最长约3年),足够的吸力才能吸起凹陷部位,足够的保持时间才能让骨骼在新的位置生长和固定,但目前的负压装置中,吸球,导管作为配件,必须一直佩戴在身上,否则负压装置会漏气。因吸球和导管较长,佩戴时日常生活和出行不方便,容易被其他人发现,暴露个人隐私。
现有技术现有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420336790.6)为矫正漏斗胸的负压吸盘,原理和效果都很好,但患者佩戴吸盘后,吸球和软管也必须一同佩戴。给患者带来如下不便:
●排气结束之后,为了能保持较强的负压,吸球和软管以及单向阀必须连接在吸盘上,佩戴者胸前的吸盘,不得不戴着一个长的空气导管和气囊,日常活动受限,佩戴也不够舒适,孩子会因此抵触,从而不肯佩戴,影响了吸盘的使用效果。
●患者佩戴吸盘后,如果要外出,较长的空气导管和气囊,使得衣服向外凸出,并容易露出衣服之外,容易暴露患者的个人隐私。为了避免这个尴尬,患者往往出门就不再佩戴吸盘,佩戴时间不能保障,进而影响矫正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漏斗胸负压吸盘,它自带双向阀,佩戴时可卸下气囊和空气导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漏斗胸矫正真空吸盘,包括吸盘、视窗、空气导管、气囊和单向排气阀;所述吸盘为圆锥形或半球形;所述吸盘的壁厚自宽口端向窄口端逐渐增大;所述空腔的外表面为外凸的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向阀;所述双向阀连接于所述视窗的中部;所述空气导管与所述双向阀可脱卸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吸盘为软质材料;所述视窗为硬质透明材料。
所述双向阀在使用时配合气囊向外排气,在胸前形成负压,排气完成后可摘掉气囊和空气导管,足够的负压和良好的密封性,保证吸盘紧紧吸附在胸前,而不会掉下来;佩戴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患者可以调节双向阀,向吸盘内放进空气,从而轻松地摘下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密封性好,佩戴方便,放气方便,随身佩戴部分体积较小,佩戴时不易被发现,日常生活和外出均不受限制,有效保护患者隐私,保障了长时间的佩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漏斗胸矫正真空吸盘,包括吸盘1、视窗2、空气导管4、气囊5和单向排气阀6;所述吸盘1为圆锥形或半球形;所述吸盘1的壁厚自宽口端向窄口端逐渐增大;吸盘1的窄口端与视窗2密封固定连接;还包括双向阀3;所述双向阀3连接于所述视窗2的中部;所述空气导管4与所述双向阀3可脱卸连接。
所述吸盘1为软质材料;所述吸盘的软质材料可以选自医用橡胶、医用硅胶等,能有效避免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佩戴舒适度;所述视窗2为硬质透明材料;所述硬质透明材料可以选自亚克力、PVC等,用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观察吸盘内部皮肤的变化,一旦产生异常能及时发现并停止或者减弱负压,避免对皮肤产生伤害。
所述双向阀3在使用时配合气囊5向外排气,在胸前形成负压,排气完成后可摘掉气囊5和空气导管4,足够的负压和良好的密封性,保证吸盘1紧紧吸附在胸前,而不会掉下来;佩戴足够长的时间之后,患者可以调节双向阀3,向吸盘1内放进空气,从而轻松地摘下吸盘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出于示例性说明的目的,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峰,未经张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5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