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镜像抑制混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4595.2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5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万佳;赵新强;李栋;谢李萍;张锐;韩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爱洁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D7/16 | 分类号: | H03D7/1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混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射频接收机中的一种镜像抑制混频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对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的收发机的需求迅速增加,如何提高集成度、降低功耗、降低成本对满足上述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目前随着COMS工艺的发展,其单位增益截止频率已接近GaAs工艺的水平,使得采用CMOS工艺实现射频前端电路成为可能。CMOS工艺存在跨导小、噪声大等不足。
射频接收机系统中镜像干扰一直是接收机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传统解决方法是采用超外差结构,如图1所示:超外差接收机需要三个外置滤波器(射频滤波器、数字滤波器、中频滤波器),由外置滤波器现实镜像抑制,这些滤波器无法集成在芯片内部导致接收机无法实现单片全集成。而且高品质的片外滤波器价格昂贵、不能实现低成本。采用外接元件是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下降,更严重的是驱动这些外置低阻抗元件需要消耗很大的功耗,其频率越高、功耗越大。
随着射频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超外差式接收机中镜像抑制滤波器难以集成的问题。出现了Hartley结构和Weaver结构,这两种结构利用正交混频器可以区分正频率和负频率成分的特点,对有用信号叠加增强有用信号,对镜像信号进行抑制。但是Hartley结构对相位和增益失配很敏感,I/Q两路信号通路在结构上不完全对称,I支路多了一个90°移相器而Q支路没有90°移相器,如图2所示:实际应用中I/Q两路信号通路的混频器会存在一定的失配,导致I/Q两路信号存在相位和幅度上的不匹配;同样两个低通滤波器也会存在一定的失配,再次引入相位和幅度上的不匹配;仅有I支路有90°移相器,而Q支路没有,这会引入额外的相位和幅度误差,以上因素将导致镜像抑制度的下降。
针对Hartley结构中I/Q两路信号通路不对称的情况,Weaver结构将90°移相器放在本地振荡通路上,通过两次变频结构来实现镜像抑制,这样I/Q两路信号通路就是对称的信号通路,如图3所示。但是与Hartley结构一样,I/Q两路通路分别对信号独立进行处理,存在失配问题导致相位和幅度上的失配,从而降低了镜像抑制度。该结构中一共有四个混频器Mixer,增加了功耗。除此以外,Weaver结构还存在二次镜像干扰的问题。
零中频接收机直接把RF信号转换到基带信号,不存在镜像干扰。但是零中频接收机存在着I/Q两路通道不匹配、本振泄漏等因素,导致直流偏移难以适应目前大多数调制系统。除了上述几种典型的镜像抑制技术,还有多种镜像抑制技术。如采用RF/IF滤波器的镜像抑制接收机;采用两次变频的超外差镜像抑制结构;基于多相滤波的镜像抑制接收机。各种技术都需要在增益、线性度、噪声系数、隔离度、功耗、成本等因素之间折衷考虑。
目前多数射频接收机的镜像抑制混频器均采用I/Q两路设计有独立的混频器,如Hartley结构和Wearver结构,镜像抑制度严重依赖于I/Q两路信号通路的精确匹配,然而实际中很难做到I/Q两路信号通路精确匹配,导致镜像抑制度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镜像抑制混频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镜像抑制混频器,包括集成封装的跨导放大器Gm、混频器Mixer1、混频器Mixer2、序列选择开关SL、多相滤波网络RC-CR、源跟随器CD和正交本振信号发生器LO,其中,所述混频器Mixer1和混频器Mixer2并联构成I/Q两路混频器共用跨导输入级的双平衡混频器,所述跨导放大器Gm、双平衡混频器、序列选择开关SL、多相滤波网络RC-CR、源跟随器CD依次连接,所述正交本振信号发生器LO为I/Q两路混频器提供相位相差90°的正交本振信号;所述跨导放大器Gm将射频信号分I/Q两路提供给两混频器,由源跟随器CD输出下变频后的中频信号。
具体地,为了降低I/Q两路信号通路的失配,所述双平衡混频器包括第一镜像电流源,与第一镜像电流源连接并与跨导放大器Gm以接入射频差分信号的跨导输入级,分别均与跨导输入级连接的I支路混频器开关对和Q支路混频器开关对,各两组分别为I/Q两路混频器开关对提供负载和滤波的RC并联电路,以及为跨导输入级提供注入电流的供电晶体管组,其中,I/Q两路混频器开关对分别输入一路本振差分信号,并分别输出一路下变频后的差分正交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爱洁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爱洁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4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