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笛头十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3272.1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6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方清 |
主分类号: | G10D7/02 | 分类号: | G10D7/02;G10D9/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4521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笛头十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产品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准确把握音准的带笛头十孔管。
背景技术
民族乐器管子是一种吹管乐器,起源于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管子已经成为中国新疆一带通用的乐器,后来,管子传入中原,经过变化发展,它的演奏技术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管子的构造比较简单,一般是由管哨、侵子和圆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小管哨由芦苇制成,大管哨由芦竹制成,管哨插入侵子里,侵子为铜制锥形,插入管身上端。管身用长茎竹或红木制作,呈圆形状,上开八孔(前七后一)或九孔(前七后二),外表涂浸腊,两端套金属圈防裂。
民族乐器的音色有着西洋乐器不可替代的独特美,但民族乐器的音准,一直制约着民族乐器的推广、普及和发展。尤其是管子这种吹管乐器,音准是个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民间用“吞吐”的办法来解决,即:用右手大拇指的力量将管子向唇的方向推进来改变含哨的深度,同时,嘴唇对哨面加力来获得音高。采用这种方法把握音准的能力太低,演出实践中把握音阶精准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在管子的教学上,仍然停留在口传心授意会的层面,对学员的辩音听觉训练是弊多利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管子乐器的教学和传承。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可将音准进行较好地把握的带笛头十孔管的结构是当前要研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带笛头十孔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笛头十孔管,该十孔管包括活动连接的管身和黑管笛头,管身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音孔、第二音孔、第三音孔、第四音孔、第五音孔、第六音孔、第七音孔、第八音孔、第九音孔、第十音孔、两个后出音孔,所述第二音孔、第四音孔、第五音孔、第七音孔、第八音孔和第九音孔的中心均设置在所述管身的上表面的同一水平主轴上;所述第一音孔设置在所述第二音孔的右上侧,并且第一音孔的中心紧靠所述第二音孔的中心所在圆周,所述第一音孔的中心在水平主轴的投影与第二音孔的距离小于第二音孔与第四音孔的距离;所述第三音孔设置在所述管身的下表面,并且第三音孔的中心在所述水平主轴的投影在第二音孔与第四音孔的中间;所述第六音孔设置在第五音孔与第七音孔之间且位于所述水平主轴的正面右侧;所述第十音孔设置在第九音孔的左下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音孔的中心在水平主轴的投影与第二音孔中心的距离是第二音孔中心与第四音孔中心的距离的1/3。
进一步,所述第四音孔中心与第五音孔中心的距离和第二音孔中心与第三音孔中心在水平主轴的投影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所述第六音孔设置在第五音孔右下侧,第六音孔在所述水平主轴的投影在第五音孔与第七音孔之间。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六音孔在所述水平主轴的投影与第五音孔的距离是第五音孔与第七音孔距离的1/3。
进一步,所述第八音孔中心与第七音孔中心的距离是第八音孔中心与第九音孔中心的距离的2.67倍。
进一步,所述第一音孔的中心与第二音孔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0-75°。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音孔的中心与第二音孔的中心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
进一步,所述的管身和黑管笛头通过套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带笛头十孔管为C调的带笛头十孔管,所述第十音孔的中心在所述水平主轴的投影与第九音孔中心的距离是3.7cm,管身的壁厚为3.6mm。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带笛头十孔管的结构较为简单,将原笛头替换为黑管笛头,并在适当位置开设第一音孔,可使得吹奏者较为精准地把握音准,并且,管子有了高音“i”的专用音孔,彻底改变了传统管子靠指法加气息控制吹奏“i”音的状况,另外,管子释音孔的上移,提高了超吹的灵敏度,方便实用,适宜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音孔,2.第二音孔,3.第三音孔,4.第四音孔,5.第五音孔,6.第六音孔,7.第七音孔,8.第八音孔,9.第九音孔,10.第十音孔,11.左出音孔,12.右出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方清,未经刘方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3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琴
- 下一篇:智能RGB接口TFT液晶显示模组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