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3004.X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5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宇;赵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碳能源(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C10B3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吕翠莲 |
地址: |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煅烧 石油焦 冷却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科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设备,具体是指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目前,煅烧炉是石油焦煅烧的常用设备,煅烧温度在1300摄氏度左右,煅烧后的石油焦如果随炉冷却,冷却后在取出石油焦,那么工作效率太低,如何利用冷却装置将高温状态的石油焦排出,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篇公开号为CN 201261768Y,名称为“石油焦罐式煅烧炉冷却水套”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实际使用发现冷却效果不佳,并且冷却水流程短,流速快,热量吸收效果不佳。
经过勘察实际生产中目前用的冷却水套,虽然是采用逆向进水的方式进行冷却,但冷却水套内部为一个环形腔室,内部局部受热后容易致使局部温度过高,水循环效果不好,再就是水吸热后会产生气化,容易在水套内部形成气流,高温高压的气流对管道危害性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该冷却水套能够适应1600摄氏度的高温煅烧后石油焦的出料冷却,利用螺旋状的冷却管直接缠绕成筒状或锥筒状的冷却水套,石油焦与冷却管直接接触,热量交换迅速,冷却效好,并且在冷却水套的外壁设有保温层,保温层有效防止了外界通过冷却水套的外侧部分进行热量交换,热量损失小,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后续的能源再利用,冷却效果是传统冷却水套的1.5~2.5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包括冷却水套本体,所述冷却水套本体由螺旋状布置的冷却水管构成。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水套直接由薄壁管直接螺旋缠绕制成,形成一个由薄壁冷却水管制成的冷却水套,冷却水管内通有冷却介质,螺旋缠绕成的冷却水套内流通有石油焦物流,高温煅烧的石油焦在排出后,经过冷却水套的作用,实现热量交换。
作为优选,螺旋状布置的冷却水管相邻的冷却水管之间管壁贴合,且无缝隙。采用本技术方案,冷却水管管壁紧密贴合,且无缝隙,形成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通道,既保证了内部石油焦的外逸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石油焦直接与冷却水管的管壁接触,热量交换更加直接,冷却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布置的冷却水管呈直筒状或锥状。采用本技术方案,更加适用于石油焦的冷却,同时有益于石油焦的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管底部设有冷却介质进口,顶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采用本技术方案,采用底部进水,顶部出水的格局,实现冷却介质和物流的逆向流动,冷却效果好,热量吸收好。
作为优选,所述筒状或锥状的冷却水套外部设有保温层。采用本技术方案,可有效防止外界与冷却水套之间的热量交换,既保证了石油焦的快速冷却,又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为后续的能力使用提供保障。
作为优选,所述锥状的冷却水套的锥顶角角度为10~30度。采用本技术方案,更加有益于冷却水套中石油焦的流通,又有益于石油焦的传输和收集。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冷却水套能够适应1600摄氏度的高温煅烧后石油焦的出料冷却,利用螺旋状的冷却管直接缠绕成筒状或锥筒状的冷却水套,石油焦与冷却管直接接触,热量交换迅速,冷却效好,并且在冷却水套的外壁设有保温层,保温层有效防止了外界通过冷却水套的外侧部分进行热量交换,热量损失小,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后续的能源再利用,冷却效果是传统冷却水套的1.5~2.5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状冷却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却水套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锥状结构的冷却水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冷却水套本体,2、冷却水管,3、冷却介质进口,4、冷却介质出口,5、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一种高温煅烧炉用石油焦冷却水套,包括冷却水套本体1,所述冷却水套本体1由螺旋状布置的冷却水管2构成;螺旋状布置的冷却水管2相邻的冷却水管2之间管壁贴合,且无缝隙;所述螺旋布置的冷却水管2呈直筒状或锥状;所述冷却水管2底部设有冷却介质进口3,顶部设有冷却介质出口4;所述筒状或锥状的冷却水套外部设有保温层5;所述锥状的冷却水套的锥顶角角度为10~3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碳能源(山东)有限公司,未经中碳能源(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3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