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手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2486.7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6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享隆;吴桂桐;宋夏;刘荣;李子阳;汪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6 | 分类号: | G04G17/06;G04G1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程;陶品德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手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一般包括有监控模块和显示模块两大功能模块,监控模块监控的各种数据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实现了计时,提醒,导航,计步等多种功能。
但现有的智能手表,在很多时候,由于表盘过大过重,而不适合进行佩戴,例如,在运动、洗澡、睡觉等场合,在这种时候,只能选择摘掉智能手表,但是,这样就不能继续进行数据检测。
同时,由于显示模块耗电较多,也会严重影响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手表,一方面可以提高佩戴场合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智能手表,包括用于数据监控的表带以及用于数据显示的表盘,所述表带上设置有第一通信触点,所述表盘上设置有第二通信触点,所述表盘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表带上,所述第一通信触点与所述第二通信触点接触。
依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由于表盘可拆卸的安装于表带上,表带上设置有第一通信触点,表盘上设置有第二通信触点,在表盘安装于表带上时,第一通信触点和第二通信触点是接触的,相当于在表盘安装于表带上时建立了表带和表盘中的数据通路、或者电源通路,因此,用户可以在不需要查看监测数据时,将表盘从表带上取下,充分节约电能,当需要查看监测数据时,再将表盘安装于表带上,监测数据可以显示在表盘上以方便用户查看,也就是说,可以只在需要查看监测数据时再将表盘安装在表带上,而表带耗电较少,充分提高了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能力,同时,在运动、洗澡、睡觉等场合也可以将表盘取下来而只佩戴表带,极轻便、贴身,在不妨碍于用户日常生活完成数据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手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包括用于数据监控的表带10以及用于数据显示的表盘20。
其中,用于数据监控的表带10是指将用于进行数据监控的监控模块设置于该表带10中,这种表带10相当于传统的智能手环,需要说明的是,监控模块可以为现有的功能模块,监控模块进行数据监控的方式可以为现有方式。
其中,数据显示的表盘20是指将用于显示监控模块所监控的数据的显示模块置于该表盘20中,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块可以为现有的功能模块,显示模块进行数据显示的方式也可以为现有方式。
表带10也可以是一个封闭的环形,也可以是不封闭的。
表盘20的形状可以是较扁的圆柱形,也可以是较扁的长方体形,当然,也并不限于这两种形状。
表带10上设置有第一通信触点101,表盘20上设置有第二通信触点201,表盘20可拆卸的安装于表带10,第一通信触点101与第二通信触点201接触。
一般地,可以将第一通信触点101设置于表带10的外表面(内表面为在佩戴时贴着用户手臂的一面),可以将第二通信触点201设置于表盘20背面(显示屏幕为正面)。
其中,第一通信触点101、第二通信触点201的数量以及位置不限,可以按照实际需要求进行设置。
表盘20可拆卸的安装于表带10是指既可以将表盘20安装于表带10上,又可以将表盘20从表带10上拆卸下来,其中,表盘20与表带10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安装方式。
当表盘20安装于表带10上时,第一通信触点101与第二通信触点201是接触的。其中,若包括多个第一通信触点101和多个第二通信触点201,则每个第一通信触点101与其对应的第二通信触点201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24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办公管理系统
- 下一篇:基于全息投影技术的人机交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