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手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2028.3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5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洪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雨 |
主分类号: | H04B1/3827 | 分类号: | H04B1/3827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手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持设备,且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手持机。
背景技术
在安防领域,使用较多的交流设备是对讲机。然而,对讲机由于受其结构的限制,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实现对讲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楼房的层数以及小区的面积均在不断增加,安防人员需巡检的区域也相应的不断扩大,这将使得对讲机无法再使用或使用不稳定,从而严重影响安防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严重时甚至会给安防人员带来生命危险。
为解决上述交流问题,目前安防人员会采用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信息传递。在实际使用中,当安防人员遇到歹徒时,为防止安防人员通知其他成员进行支援,歹徒通常会抢夺安防人员的通信设备,或利用安防人员的通信设备进行其他非法操作(如给住户发送非法的信息进行诈骗)。这不仅严重影响安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住户的安全。
进一步的,目前在火车站等公众领域,通常需进行安检或酒精检测,安防人员需携带探测器和通信设备,携带的东西较多,给安防人员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手持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持机,包括本体、探测模块、至少一个指纹控制锁和控制模块。探测模块设置于本体,探测模块探测外部信息形成探测信号。至少一个指纹控制锁设置于本体的侧壁,至少一个指纹控制锁采集指纹并形成指纹信号。控制模块设置于本体且分别电性连接探测模块和至少一个指纹控制锁,控制模块接收探测信号并将其与预设的标准探测信号进行对比,形成探测对比信号,控制模块接收指纹信号并将其与预设的预设指纹信号对比,当指纹信号与预设指纹信号相同时,输出开启信号。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探测模块包括金属探测器、有机挥发物探测器和爆炸物探测器。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探测模块可折叠式连接于本体。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探测模块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连接部与本体相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持机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本体表面的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电性连接控制模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持机还包括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的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设置在本体内部的蜂窝移动通信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持机还包括设置在本体内部且电性连接控制模块的打印模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持机还包括单目成像模块,单目成型模块设置于本体表面且电性连接控制模块。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持机还包括激光指示模块,激光指示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激光指示模块设置在本体的表面。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手持机还包括电性连接控制器的音频接口和视频接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持机与现有技术先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指纹控制锁,指纹控制锁采集使用者的指纹,形成指纹信号并将该指纹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将该指纹信号和预设指纹信号进行比较,当该指纹信号与预设指纹信号相同时才输出开启信号,使用者才能对智能手持机进行操作。该设置使得当歹徒抢夺到安防人员的智能手持机时,由于歹徒的指纹和控制模块内的预设指纹信号不匹配,因此,歹徒也无法使用智能手持机,有效防止歹徒通过安防人员的智能手持机进行犯案,大大提高安防稳定性。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智能手持机包括探测模块,在查酒驾或安检时,安防人员只需携带一个设备即可,携带和使用均非常方便。
此外,设置探测模块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连接部与本体相连接。探测模块采用外接的方式与本体相连接,不同的应用场合和连接不同的探测器,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智能手持机的通用性能,同时也使得智能手持机具有更小的体积。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后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持机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雨,未经洪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20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压架空线路用的耦合器
- 下一篇:数模转换控制综合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