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法烟气脱硫用脱硫排烟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1980.1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颏宇;束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8;B01D53/56;B01D53/96;C02F3/28;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烟气 脱硫 排烟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塔,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法烟气脱硫用脱硫排烟塔,属于烟气脱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硫化物及氮氧化物,其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烟气的脱硫脱硝是烟气处理的必要步骤。普通的脱硫脱硝工艺是分步进行的,分别进行脱硫和脱硝,其设计的设备众多,占地面积大,设备投入及运营成本都很高。采用生物法烟气脱硫技术结合络合吸收法脱硝可以大幅减少设备投入,但是脱硫塔和排烟烟囱仍需要分置两地,采用管路将脱硫塔顶烟气出口与烟囱底部连接。长时间烟气的排放容易使管路弯折处腐蚀破坏,增加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法烟气脱硫用脱硫排烟塔,将脱硫塔与烟囱结合为一体,减少中间管路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生物法烟气脱硫用脱硫排烟塔,包括脱硫段和排烟段,所述脱硫段顶部与排烟段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脱硫段内设有除雾器、吸收池和厌氧生物反应器,所述吸收池底部与厌氧生物反应器连通,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器出口设有吸收液循环泵,所述吸收液循环泵的出口与吸收池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脱硫段为上小下大的截头圆锥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烟段顶部设有旋流导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脱硫段包括若干钢制筒体,所述钢制筒体的竖直焊缝交错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脱硫段外侧设有环形紧箍件和纵向加强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脱硫塔同时内置吸收池和厌氧生物反应器,通过循环泵构成生物吸收液的内部循环,占地面积小。在脱硫塔顶直接固定连接排烟段烟囱,省去了脱硫塔与烟囱间的连接管路,避免长时间运行后的腐蚀,减少运行维护成本。烟囱增加的旋流导板进一步减少水汽外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生物法烟气脱硫用脱硫排烟塔,本体是钢制的,包括脱硫段1和排烟段2。其中脱硫段1包括若干钢制筒体,钢制筒体的竖直焊缝交错分布,总的形成上小下大的截头圆锥体。脱硫段1顶部与排烟段2底部焊接连接,因此烟气经过脱硫塔的脱硫吸收后直接由上部排烟段2外排。为了保证整个脱硫排烟塔的结构稳定,在脱硫段1的钢筒体外侧焊接了周向的紧箍圈8,并且在纵向焊接H型钢加强件9,以此保证脱硫段1的纵向强度并防止其横向崩裂。脱硫段1内设有除雾器3、吸收池4和厌氧生物反应器5,吸收池4底部与厌氧生物反应器5连通,厌氧生物反应器5出口设有吸收液循环泵6,吸收液循环泵6的出口与吸收池4连通,排烟段2顶部设有旋流导板7。烟气由外置管道进入脱硫段1内后直接进入吸收池4,吸收池4内碱液吸收硫化物,氮氧化物由络合铁络合,底部的吸收液进入厌氧生物反应器5,厌氧生物反应器5内吸收的硫化物及氮氧化物被还原,部分吸收液由吸收液循环泵6重新打回吸收池4重复吸收。吸收液的循环反复与烟气接触达到充分脱硫脱硝,烟气经过除雾器3除雾后又进一步由至于排烟段2顶部的旋流导板7离心导向,减少水汽外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1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