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法烟气脱硫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1976.5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1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赵颏宇;束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俊范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烟气 脱硫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法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属于烟气脱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法烟气脱硫的过程是将烟气中的SO2通过吸收塔溶解于水并转化为亚硫酸盐、硫酸盐;在厌氧环境及有外加碳源的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将亚硫酸盐、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然后再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从而将硫从系统中除去。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氧气含量,同时烟气吸收液也需要保持适当的PH值,防止吸收液的过分酸化影响后续脱硫效率,因此需要设计相应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法烟气脱硫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吸收液酸度及好氧环境参数达到良好的脱硫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生物法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H值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补水电磁阀和补氧电磁阀,所述PH值传感器设置在厌氧生物反应器内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检测并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PH值,所述氧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沉淀池内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连接,检测并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氧浓度值,所述补水电磁阀设置于厌氧生物反应器的补水管路,所述补氧电磁阀设置于沉淀池补氧管路,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补水电磁阀和补氧电磁阀连接并控制补水电磁阀和补氧电磁阀的开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厌氧生物反应器内设有过滤笼,所述PH值传感器设置在过滤笼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笼包括笼形金属过滤网,所述金属过滤网内层设置可转动钢刷,所述钢刷贴于金属过滤网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PH值传感器距离厌氧生物反应器底面高度为厌氧生物反应器总高度的60%~70%。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获取厌氧生物反应器内PH值以及沉淀池内氧浓度值控制补水及补氧电磁阀的开度,即使补充供水及氧气,使厌氧生物反应器及沉淀池内反应环境达到理想水平,提升了脱硫效果;采用过滤笼隔离PH值传感器避免传感器探头直接与厌氧生物反应器内浑浊的悬浮液接触,不易发生堵塞,PH值监测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生物法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PH值传感器2、氧浓度传感器3、补水电磁阀4和补氧电磁阀5。
硫酸盐还原菌将亚硫酸盐、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的过程在厌氧生物反应器6内进行。为了防止厌氧生物反应器6内悬浮液堵塞PH值传感器2探头,降低其监测敏感性。在厌氧生物反应器6内设置过滤笼10,过滤笼10包括笼形金属过滤网11,金属过滤网11内层设置可转动钢刷12,钢刷12贴于金属过滤网11内表面。PH值传感器2设置在过滤笼10内,PH值传感器2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连接,检测并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发送PH值。PH值传感器2距离厌氧生物反应器6底面高度为厌氧生物反应器6总高度的60%~70%。
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的过程在沉淀池7中进行。氧浓度传感器3设置在沉淀池7内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连接,检测并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发送氧浓度值。厌氧生物反应器6设有补水管路8,补水电磁阀4设置在补水管路8上并在前端设置止回阀13。沉淀池7设有补氧管路9,补氧电磁阀5设置在补氧管路9上,同样的在管路前端设置止回阀1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与补水电磁阀4和补氧电磁阀5连接,并根据PH值传感器2测得的PH值以及氧浓度传感器3测得的氧浓度分别控制补水电磁阀4和补氧电磁阀5的开度,进行补水或者补氧调节,补水管路8和补氧管路9前端设置的止回阀13可防止厌氧生物反应器6或者沉淀池7内液体回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19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