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轨和路面接缝处的填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0748.6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9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孙蔚;陈大庆;叶雷;李云鹏;陈宏强;石卫华;欧彩云;林文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10 | 分类号: | E01C11/10;E01C9/0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路面 接缝 填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轨和路面接缝处的填充结构。
背景技术
铺设在公路上的钢轨与路面之间存在接缝,为了确保钢轨的稳定性和方便公路上过往车辆的正常行驶需要将接缝填平。现有的填充接缝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在接缝处设置橡胶板过度,另一种是在接缝内填充灌缝胶,前者宽度较宽,行车不舒适,耐久性差、容易破损;后者行车相对舒适,但灌封胶边缘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易松散脱落,形成坑塘,究其原因是道路上的行车会向内挤压灌缝胶,而灌封胶的强度低挤压时易发生变形,频繁的挤压会导致接缝边缘的路面变形造成坍塌、松散,且还会对钢轨造成冲击。松散的宽度一般能够达到10cm,若不维修会严重影响路面的稳定和行车的舒适性;但是松散的路面呈带状,若维修则需要铣刨足够宽的范围才能重新摊铺沥青,这大大增加维修的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缺陷提供一种钢轨和路面接缝处的填充结构,结构合理,能够有效防止钢轨边缘路面的松散,保证路面的完整性,耐久性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钢轨和路面接缝处的填充结构,包括嵌在路面内、顶部和路面平齐的钢轨,所述钢轨内、外边缘和路面之间的接缝内均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环氧树脂砂浆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钢轨外边缘和路面之间的接缝内填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环氧树脂砂浆层的宽度和厚度均为5c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钢轨内边缘和路面之间的接缝内填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的宽度为3cm、环氧树脂砂浆层的宽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所述钢轨内边缘和路面之间的接缝内填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环氧树脂砂浆层的厚度为4cm。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环氧树脂砂浆固化后强度高,自身不易发生松散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护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边缘,防止接缝处沥青混凝土在横向来车荷载长期作用下出现松散、跑边等现象的出现,从而减少横向过轨道车辆跳车,保证行车舒适;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确保整个结构有适量的柔性形变,减轻车辆荷载对钢轨造成冲击,环氧树脂砂浆层的耐久性好,一旦发生局部的破损只需对该处进行修补,无需整体大面积修补无需借助大型机械,大大节省日常养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钢轨和路面接缝处的填充结构,包括嵌在路面1内、顶部和路面平齐的钢轨2,钢轨2内、外边缘和路面1之间的接缝内均由内向外依次填充有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3、环氧树脂砂浆层4。环氧树脂砂浆层4强度高能够保护路面边缘不松散,即便局部发生破损也无需大范围修补,维护方便,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3的设置能够大大减轻车辆荷载对钢轨2的冲击。本实施例中,根据路面的实际载荷,钢轨2外边缘和路面1之间的接缝内填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3、环氧树脂砂浆层4的宽度和厚度均为5cm。钢轨2内边缘和路面1之间的接缝内填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3的宽度为3cm、环氧树脂砂浆层4的宽度为5cm。钢轨2内边缘和路面1之间的接缝内填充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层3、环氧树脂砂浆层4的厚度为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0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浮拼装板
- 下一篇:一种排水抗裂式冷再生路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