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心全受压基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0180.8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敏;姚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水新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0 | 分类号: | E02D27/10;E02D2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 受压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心全受压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桩基础承台基础,桩基础部分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或水泥土搅拌桩。
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低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
水泥加固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它与混凝土硬化机理不同,由于水泥掺量少,水泥是在具有一定活性介质-土的围绕下进行反应,硬化速度较慢,且作用复杂,水泥水解和水化生成各种水化合物后,有的又发生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以及凝硬反应,使水泥土的土体强度大大提高。
施工前必须进行成桩试验,以确定水泥掺入量等各种施工参数,验证搅拌均匀程度及成桩直径,了解下钻及提升的阻力情况,针对场地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成桩时选择不同的软弱地层和不同的桩长地段分别进行,并进行相应的全长抽芯试验和荷载试验,检验或修正设计配合比和承载力的设计值。
常规基础是在塔筒与基础连接部位进行预张拉,也就是竖向张拉力,从水平方向的剖面看,整个垂直方向混凝土受压较大,容易对整个基础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心全受压基础结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中心全受压基础结构,包括基础本体、固定本体和锚具;
所述固定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础本体内部;
所述锚具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基础本体和所述固定本体的轴线竖直设置;
所述锚具的轴线为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锚具为锚杆。
使用锚杆作为锚具对基础本体进行加固,能够更有利于对基础本体施加水平方向的预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本体内的一端设置有防脱杆;
所述防脱杆与所述锚杆垂直设置;
所述固定本体上设置有锚孔;
所述锚杆穿过所述锚孔与所述防脱杆连接;
所述防脱杆与所述锚杆螺纹连接。
在锚杆设置在固定本体内的一端设置防脱杆,固定本体上的锚孔的直径小于防脱杆的长度。这样在锚杆向基础本体外侧拉伸时,会将防脱杆与固定本体的内部相抵,进而防止锚杆从基础本体内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远离所述固定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
在锚杆远离固定本体的一端设置固定螺母,能够使锚杆有一个向基础本体的外部的力,进而在防脱杆的作用下,将锚杆与固定本体和基础本体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增加基础本体的水平方向的抗拉和抗压力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锚具为钢绞线。
钢绞线在其预埋在混凝土的基础本体内时,能够与混凝土结合的更加紧密,够实现对基础本体增加抗压和抗拉的能力,尤其是抗拉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锚具为多个;
多个所述锚具以所述固定本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
将锚具设置为多个,且以固定本体或以基础本体的轴线为中心均匀设置,这样能够使整个基础本体的水平预应力更加的均衡,不会使某一处的预应力过大或过小对整个基础本体的混凝土造成开裂等影响寿命的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本体为固定环。
固定环即环状结构,在其上设置锚孔后,穿过锚杆,利用锚杆上的防脱杆将固定环与锚杆形成一个整体,进而给基础本体提供较强的预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本体为波纹筒或法兰。
波纹筒和上述的固定环结构相似,均为环状或者筒状,但波纹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波纹结构,进而能够增加波纹筒与基础本体的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波纹筒与基础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波纹筒内设置有回填土。
波纹筒的强度相对于固定环要高,因此,在波纹筒内可以不需要设置混凝土来进行浇灌,只使用回填土进行浇灌即可满足对锚杆的固定强度,能够实现基础本体的水平预应力。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本体内设置有钢筋,用于防止所述基础本体内的混凝土开裂。
在基础本体内设置钢筋,能够进一步将整个基础本体有机的组合为一个整体,进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基础本体内的混凝土开裂,进而增加了基础本体水平方向的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水新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水新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01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组件
- 下一篇:一种防止辐射的电脑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