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剥层用切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7704.8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5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杜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昇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H01B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付继德 |
地址: | 402566 重庆市铜梁县东城街道办***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剥层用 切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剥线器,具体是指线缆剥层用切削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物品。
特别是在电力系统的布线工序中,线缆的用量较大,并且在后期的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老化或是受损的线缆进行更换。而一般的线缆多采用铝芯、铜芯等金属材质,因此在对线缆进行更换后,为避免增加使用成本,一般都会对废旧的线缆进行回收利用,即将老化或是受损的线缆外壁的绝缘层去掉,实现金属的二次利用。在废旧线缆的回收过程中,对线缆绝缘层的处理通常采用人工使用剥线钳或是直接使用刀片进行剥削,此种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大大加大了工人的劳动负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剥层用切削装置,方便废旧线缆在回收利用时快速将其绝缘层剥离,进而达到回收利用、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线缆剥层用切削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内切割筒、与内切割筒同轴设置且内径大于内切割筒外径的外切割筒、A刀架、B刀架及连接组;
所述内切割筒的外圆周壁上轴向内凹形成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定位凹槽,内切割筒的前端固连有横向设置的调节筒,调节筒的外壁上设有螺纹且开有贯穿其内外壁的条形开口,还包括两个可与调节筒外壁螺纹配合的环形调节件和直径与调节筒内径相配合的活动杆,活动杆的末端穿过调节筒位于内切割筒内,其前端位于调节筒内,活动杆上固连有穿过条形开口的定位件,两个环形调节件均套设于调节筒外壁上且分别位于定位件的两侧,B刀架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活动杆的两侧,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件,两B刀架的一端分别与同一连接组件的两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同一连接组件的两连接件的另一端共同铰接于活动杆的同一位置,两B刀架的另一端均安装有B刀片,定位凹槽的底部开有贯穿内切割筒内壁可供B刀片穿过的通口;
所述外切割筒套设于内切割筒外,外切割筒内壁上轴向设置有开口小内腔大的滑槽,外切割筒的前端面设有与滑槽内腔连通的调节孔,还包括可与滑槽内腔相适应且可于其内滑动的滑条、可与调节孔螺纹配合的调节杆和固连于滑槽末端的弹性支撑件,调节杆的末端穿过调节孔作用于滑条的前端面,弹性支撑件作用于滑条的后端面, A刀架的一端穿过滑槽的开口与滑条固连,A刀架的另一端安装有与B刀片相对应的A刀片。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两环形调节件与调节筒间为螺纹配合,因而转动两环形调节件则可改变其相对调节筒的位置。当两环形调节件沿调节筒轴线方向移动时,由于定位件位于两环形调节件之间的区域,因而其也会随两环形调节件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可带动设有定位件的活动杆亦发生轴向移动。由于两B刀架均通过同一连接组件与活动杆相铰接,因而活动杆的轴向移动则会带动两B刀架发生相对移动,即可改变两B刀架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使安装于两B刀架上的B刀片穿过通口以改变其相对A刀片的位置。如此,则可应用于不同直径大小的废旧线缆。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可同时对两根线缆进行剥离。首先,先将两线缆的绝缘层与金属线芯相剥离一节,再将内切割筒与外切割筒固定,并将两根线缆放置于定位凹槽内。接着通过转动两环形调节件调整B刀片的位置,使得A刀片和B刀片均与线缆绝缘层的内壁紧密接触,接着快速拉动两根线缆,使得线缆于A刀片与B刀片之间沿外切割筒和内切割筒的轴向移动,如此则可将线缆的绝缘层分割成两个部分,进而实现对废旧线缆的绝缘层以及线芯的分离。本实用新型可取代人工使用剥线钳等单一工具进行线缆剥皮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了线缆的剥离效率,进而达到回收金属线芯、降低成本的目的。
由于B刀片位置的改变是通过活动杆的轴向移动而带动,再加上连接组件的传动,B刀片难免会在相对内切割筒径向移动的同时发生轴向上的移动。如此,调整后的B刀片则会与原本与其相对应的A刀片轴向错开一定距离,这样便会影响A刀片与B刀片间的相互配合而影响对线缆的切屑质量及效率;同时,轴向的不对称设置易降低安全操作性能而对操作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弹性支撑件的支撑作用下,滑条会位于滑槽内腔的前段,当转动调节杆则可通过其与调节孔的螺纹配合而改变调节杆末端相对调节孔的深入位置,从而可通过作用于滑条的前端面而改变滑条于滑槽内腔内的轴向位置,相应地,固连于滑条上的A刀架亦会发生轴向移动,进而A刀片也会在调节杆的转动下而发生轴向移动。如此,通过转动调节杆则可补偿那一段错开的轴向距离,使得A刀片与B刀片总是保持相对应的位置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昇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昇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77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