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915.6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8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叶俊学;王静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石伍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千斤顶一般配备有回油结构。现有的回油结构一般包括储液腔、回液腔、连通在储液腔与回液腔之间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内安装有控制开关,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连通腔的通断。所述回液腔的液体流向连通腔的速度直接影响千斤顶工作时的下降速度。但当控制开关打开后,回液腔内的液体流向连通腔的速度一般保持不变,从而造成千斤顶无论在空载或负载状态下,均快速下降,容易造成在负载状态时被顶升的重物快速跌落从而出现砸伤操作人员等安全事故。而为了满足不同状态要求以改变回液腔内的液体流向连通腔的速度,现有的回油结构增加了调速机构,以通过调速机构改变该回液速度,但由于调速机构的成本较高,造成整个回油结构的成本大大增加,无法满足工业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油结构,其可改变回液腔的液体流向连通腔的速度,而且,还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回油结构,包括基座、控制开关、位于基座内的第一堵珠、安装在第一堵珠与基座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储液腔、回液腔、连通腔、连通回液腔与连通腔之间的第一连通口、连通连通腔与储液腔之间的第二连通口;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连通口的开闭以使连通腔与储液腔处于导通或阻断状态;所述第一堵珠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在封堵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堵珠位于开启位置时,第一连通口完全敞开以使回液腔的液体通过第一连通口流向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口设置在基座的连通口部上,所述第一堵珠位于封堵位置时封堵第一连通口的部分区域并与连通口部的内壁之间配合形成通液间隙;所述通液间隙连通回液腔与连通腔。
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位于基座内的第二堵珠、阀杆;所述阀杆用于抵顶第二堵珠使第二堵珠保持在闭合第二连通口的闭合位置上;该阀杆螺纹连接在基座上。
所述弹性元件的其中一端位于连通腔内,另一端抵顶于第一堵珠上。
所述第一堵珠在弹性元件的弹力和来自于回液腔的液体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可在封堵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运动。
所述开启位置位于回液腔邻近第一连通口的一端内;回液腔的该端的直径大于第一堵珠的直径。
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对第一堵珠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为从封堵位置指向开启位置的方向。
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所述第一堵珠位于封堵位置时与连通口部的内壁之间配合形成若干条通液间隙。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第一堵珠运动至开启位置或封堵位置,回液腔的液体可从第二连通口或通液间隙流向连通腔,以改变液体的通过量,从而可改变回液腔的液体流向连通腔的速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方便,可有效降低制作成本;此外,通过利用第一堵珠与连通口部的内壁配合形成通液间隙,还可避免通液间隙出现堵塞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堵珠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第一堵珠位于封堵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座;11、储液腔;12、回液腔;13、连通腔;14、第一连通口;15、通液间隙;2、第一堵珠;3、弹性元件;4、第二堵珠;5、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包括基座1、控制开关、位于基座1内的第一堵珠2、安装在第一堵珠2与基座1之间的弹性元件3;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储液腔11、回液腔12、连通腔13、连通回液腔12与连通腔13之间的第一连通口14、连通连通腔13与储液腔11之间的第二连通口;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控制第二连通口的开闭以使连通腔13与储液腔11处于导通或阻断状态;所述第一堵珠2在外力的作用下可在封堵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堵珠2位于开启位置时,第一连通口14完全敞开以使回液腔12内的液体通过第一连通口14流向连通腔13;所述第一连通口14设置在基座1的连通口部上,所述第一堵珠2位于封堵位置时封堵第一连通口14的部分区域并与连通口部的内壁之间配合形成通液间隙15;所述通液间隙15连通回液腔12与连通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9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改进结构的升降吊车
- 下一篇:一种手动电动两用吊装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