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管道修复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232.0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4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权 |
主分类号: | F16L21/03 | 分类号: | F16L2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建筑 管道 修复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管道修复连接结构,适用于建筑管道维护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塑料管如PVC管在某种特定情况如冷冻天气下容易产生开裂等损坏现象。传统技术中,建筑塑料管道维修装置或系统需要被维修塑料管的一端对齐管道,塑料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可允许一定的弯曲来安装维修组件,然而这些维修组件需要沿着地下管的长度移动一定量的材料以移动被维修塑料管,这将增加被混凝土包裹的被维修塑料管的维修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建筑管道修复连接结构,解决建筑塑料管损坏后的维护难度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建筑管道修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已损塑料管、第二已损塑料管和紧密环绕连接第一已损塑料管、第二已损塑料管的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圆柱形套筒、密封护圈、弹性件和环形密封件。
所述圆柱形套筒设有外表面、光滑的内表面和侧端,所述侧端设有依次连接的圆锥形的密封定位座、第一环形腔部分、锥形腔部分和延伸到最末端的第二环形腔部分,所述第一环形腔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腔部分的直径,第二环形腔部分设有内接合槽,圆柱形套筒设有从外表面到内接合槽延伸弹性件凹口。
所述密封护圈从外端到内端依次为第一环形部分、第二环形部分、锥形部分和第三环形部分,第二环形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一环形部分的直径并大于第三环形部分的直径,第二环形部分上设有外接合槽,所述内接合槽和外接合槽相互对齐连接形成接合通道;所述弹性件穿过弹性件凹口到所述接合通道内;所述环形密封件塞紧于密封护圈的内端和密封定位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圆柱形套筒的外表面直径等于所述第一环形部分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内接合槽和外接合槽的横截面形状皆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环形密封件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紧密环绕连接第一已损塑料管和第二已损塑料管的连接组件,不需对被维修塑料管作其他处理,且连接组件的安装只需使用到安装密封护圈的铁锤类装置外,减少了其他的装置或设备的使用,安装简便快捷,从而降低了建筑塑料管损坏后的维护难度,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密封护圈/第二密封护圈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套筒的剖视图。
其中,10-管道修复连接结构;12-圆柱形套筒;14-第一环形部分;14a-第一密封护圈;14b-第二密封护圈;16a-第一环形密封件;16b-第二环形密封件;18a-第一弹性件;18b-第二弹性件;20a-第一端;20b-第二端;22-密封定位座;30-第一环形腔部分;32-第二环形腔部分;34-锥形腔部分;36-内接合槽;38-第三环形部分;40-第二环形部分;42-锥形部分;46-外接合槽;56a-第一弹性件凹口;56b-第二弹性件凹口;P1-第一已损塑料管;P2-第二已损塑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管道修复连接结构10包括第一已损塑料管P1、第二已损塑料管P2和连接第一已损塑料管P1、第二已损塑料管P2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圆柱形套筒12、第一密封护圈14a、第二密封护圈14b、第一环形密封件16a、第二环形密封件16b、第一弹性件18a和第二弹性件18b;所述第一环形密封件16a通过第一密封护圈14a固定在圆柱形套筒12的第一端20a,第二环形密封件16b通过第二密封护圈14b固定在圆柱形套筒12的第二端20b;所述第一弹性件18a锁紧第一密封护圈14a到圆柱形套筒12的第一端20a,第二弹性件18b锁紧第二密封护圈14b到圆柱形套筒12的第二端20b。
参见图2到图4,所述圆柱形套筒12设有外表面、光滑的内表面、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所述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皆设有依次连接的圆锥形的密封定位座22、第一环形腔部分30、锥形腔部分34和延伸到最末端的第二环形腔部分32,所述第一环形腔部分30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腔部分32的直径,第二环形腔部分32设有内接合槽36,圆柱形套筒12进一步设有从外表面到内接合槽36延伸的第一弹性件凹口56a和第二弹性件凹口56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权,未经蔡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