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波浪状屋面支撑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0997.7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2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起太;唐兵;王爱军;张奇峰;施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2/00 | 分类号: | E04D12/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25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浪 屋面 支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支撑,尤其是一种波浪状屋面支撑,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影响观感甚至安全性能的裂缝,其生成的原因主要是热胀冷缩及内部应力。
随着造型艺术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几何曲线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建筑设计。例如,正弦曲线由于不仅具有理想的美学效果,而且合理利用还有助于承受载荷,尤其是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波浪起伏曲面,因其表面张力最小,所形成的屋面表面不易产生裂缝,受力状态良好,在施工时不需要设置后浇带,因此避免了渗水。
为了满足客户要求,申请人设计了俯视为叶形、两叶边分别由以相位差180°正弦曲线为基础构成的波浪状屋面。当付诸实施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合理设计、构建波浪状屋面的支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简捷稳定结构、并且构建方便的波浪状屋面支撑,从而为波浪状屋面的建造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波浪状屋面支撑包括作为中轴的肋梁,所述肋梁支撑在间隔分布的横跨拱形支撑上,所述肋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屋顶曲面边缘的两侧拱状支撑连接,所述拱状支撑由与所述屋顶曲面两侧边缘起伏曲线相配的拱顶以及位于所述起伏曲线上拱段下方的拱门构成。
本实用新型借助纵横双向有机结合的拱形及拱状支撑结构,在基本不采用梁类构件的情况下,以简捷稳定的支撑切实满足屋面传力的需求,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并且在对应屋面中线下设置无需弯曲的肋梁作为中间支撑,大大简化了建筑结构,方便了建筑施工。
进一步,相邻拱门之间设有镂空的拱洞。
进一步,两侧的拱顶相互错开。
进一步,一侧的拱洞位于拱顶下方,另一侧的拱洞位于两相邻拱顶之间。
进一步,所述拱形的轮廓为二次曲线。
进一步,所述拱门的轮廓为正弦曲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建造的波浪状屋面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E-E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叶形波浪状屋面支撑1如图1所示,包括作为中轴的肋梁1-1,肋梁1-1支撑在间隔分布的六个横跨拱形支撑1-2上,肋梁1-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待建屋顶曲面2(参见图2、图3)边缘2-1的两侧拱状支撑1-3连接。拱状支撑1-3由与屋顶曲面2两侧边缘起伏曲线相配的拱顶1-4以及位于起伏曲线上拱段下方的拱门1-5构成。相邻拱门1-5上部之间设有镂空的拱洞1-6。两侧的拱顶1-4相互错开,一侧的拱洞1-6位于拱顶1-4下方,另一侧的拱洞1-6位于两相邻拱顶1-4之间。本实施例的拱形轮廓为二次曲线,拱门的轮廓为正弦曲线。最终建成的屋顶曲面2支撑在叶形波浪状屋面支撑1上。
实践证明,本实施例将美学与力学完美结合,设计巧妙,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纵横双向有机结合的拱形及拱状支撑结构基本无需梁类构件,能够满足屋面传力的需求,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基于纵横双向拱形及拱状支撑上的波浪状屋面不仅外形美观自然,而且纵向与横向均能够适应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变形,有效避免裂纹及后浇带常出现的渗漏水现象;屋面下方的支撑空间开敞,通风透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0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