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拼焊板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0980.1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7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付三令;朱取才;王日东;奚道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拼焊板 焊缝 冲压 成形 起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件冲压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拼焊板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和碰撞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不降低车身强度的前提下,各大主机厂广泛采用高强钢或者拼焊板来降低汽车的自重。拼焊板作为其中之一的途径,在强度要求较高区域可以使用厚板或者强度较高的板件,而其他区域则使用薄板或者低碳钢板件。
拼焊板在汽车前后门内板上应用较为普及,在其他车身件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如B柱,横梁等。拼焊板由于料厚不同或者材质不同,在成形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压料面上的焊缝处由于两侧板件材质不同或者料厚不同,抗皱性不同,在进料过程中,极易在压料面上的焊缝区域产生皱纹,从而影响质量和拉延成形性。
传统上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将产品下台阶拉延,这样起皱区域就不会留在产品上,而留在工艺补充面上,在后序将会被切除,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此处的起皱问题,但是下台阶会导致拉延深度加深,拉延难度加大,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拼焊板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结构,其在拉延过程中平衡焊缝两侧进料不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防止拼焊板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结构,包括拼焊板,所述拼焊板上设有焊缝,所述拼焊板上在焊缝两侧均设有用于防止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吸皱筋结构。
所述吸皱筋结构为设置在焊缝两侧的条形筋。
所述拼焊板上焊缝两侧均设有一个条形筋。
所述焊缝两侧的条形筋为平行于焊缝的纵向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在拼焊板上焊缝两侧增设吸皱筋结构,通过吸皱筋结构在拉延过程中平衡焊缝两侧进料不一致,吸收多余材料,有效阻止多余材料在拉伸时横向流动,避免在焊缝处出现起皱现象,提升产品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拼焊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拼焊板、2.焊缝、3.纵向筋Ⅰ、4.纵向筋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防止拼焊板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结构,包括汽车门内的拼焊板1,拼焊板1由不同材质板焊接在一起的,焊接处形成纵向的焊缝2。
拼焊板1上在焊缝2两侧均设有用于防止焊缝处冲压成形起皱的吸皱筋结构。具体为,吸皱筋结构为设置在焊缝两侧的条形筋。
拼焊板1上焊缝两侧均设有一个条形筋。焊缝两侧的条形筋为平行于焊缝的纵向筋,分别为纵向筋Ⅰ3和纵向筋Ⅱ4。纵向筋能有效阻止多余材料在拉伸时横向流动,避免在焊缝处出现起皱现象。
拼焊板的拉延成形容易在压料面上的焊缝处起皱,而压料面上起皱将导致压边圈与凹模之间的间隙大于一个料厚,压边圈上不容易研合到位,因此成形过程中压边力的分布也将不均匀,与此同时,在压料面上焊缝处的皱纹也有可能随着冲压成形的进行而流到侧壁,影响零件质量。
随着计算力学、有限元理论尤其是大变形弹塑性理论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金属板材成形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使用计算机模拟冲压成形过程成为可能。
为了验证上述发明可以解决拼焊板焊缝处起皱的问题,本发明以某车型上的门内板为例,使用板料成形专用软件Dynaform模拟结果验证。Dynaform软件采用四边形壳单元计算坯料的冲压成形,可以准确模拟出成形过程中的起皱,并且在后处理中可以直接用肉眼进行识别。从压边圈与上模闭合结束到拉延到底,在压料面上均没有出现由于拼焊板两侧进料不一致导致的纵向起皱,这是由于在成形过程中压料面焊缝处的两条纵向筋吸收了进料不一致带来的起皱;其现场实施与CAE模拟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本发明的两条纵向筋结构可以有效解决拼焊板焊缝处的起皱。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富士瑞鹄技研(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0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