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6367.2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2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邓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二次顶出机构因伸出模具太长太大,有注塑机限制,所以需增加垫板,以满足试模或者生产需要,这样使模具有很大变动,同时只能在模具停机的情况去改善,并会增加模具的厚度和极高的成本以及不能满足现有模具要求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机构,以解决现有二次顶出机构因伸出模具太长太大,需增加垫板导致占地空间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定位座,轴向设置在定位座内的呈空心的第二顶杆,轴向设置在第二顶杆内的第一顶杆,以及轴向设置在第二顶杆底部的驱动杆;第一顶杆的顶部伸出第二顶杆外,底部呈倒截头锥形;第二顶杆的顶部伸出定位座外,其邻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对径向对置的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内设有径向延伸至第一顶杆底部的滑块;滑块具有与第一顶杆的锥形面相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滑块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第二限位孔的下方纵向设有与第二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延伸入第二凹槽内的第二固定件,第二凹槽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件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顶杆的邻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限位孔,第二顶杆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孔的底部相对齐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穿过第一限位孔的第一固定件。
进一步地,第二顶杆上设有凸缘,凸缘与定位座的顶端相抵接。
进一步地,驱动杆的顶部设有凸肩;第二顶杆的底部设有与凸肩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均为钉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驱动杆向上顶以带动第二顶杆向上运动,由于此时滑块的外端部被定位座的阻挡,所以当第二顶杆向上运动时,滑块会对第一顶杆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即第一顶杆向上运动。当第一顶杆上升到位完成第一次顶出后,即停止不动,而此时滑块的位置已上升到定位座的上方,当驱动杆持续向上顶时,滑块就会沿第一顶杆底部的斜面向外滑出,此时再向上推动驱动杆,就只有第二顶杆向上运动,持续推动驱动杆即可推动第二顶杆完成第二次顶出。本实用新型除了驱动杆会露出模具外侧,其余机构完全可以沉入模具内部,这样在不增加垫板的情况下即可完成二次顶出,不仅操作简单,还节约了其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其中:1、第一顶杆;11、第一限位孔;2、第二顶杆;21、凸缘;22、第二限位孔;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3、定位座;31、第一凹槽;4、滑块;41、第二凹槽;5、驱动杆;51凸肩;6、第一固定件;61、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定位座3,轴向设置在定位座3内的呈空心的第二顶杆2,轴向设置在第二顶杆2内的第一顶杆1,以及轴向设置在第二顶杆2底部的驱动杆5;第一顶杆1的顶部伸出第二顶杆2外,底部呈倒截头锥形;第二顶杆2的顶部伸出定位座3外,其邻近底部的位置设有一对径向对置的第二限位孔22,第二限位孔22内设有径向延伸至第一顶杆1底部的滑块4;滑块4具有与第一顶杆1的锥形面相配合的斜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滑块4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41,第二限位孔22的下方纵向设有与第二凹槽41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24,第二通孔24内设有延伸入第二凹槽41内的第二固定件61,第二凹槽4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件61的横截面积。第二固定件61保证了 滑块4不会完全滑出第二限位孔22;二由于第二凹槽4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固定件61的横截面积,当滑块4的斜面受到第一顶杆1向下的作用力且其外侧无定位座3阻挡时,滑块4即可向两侧滑动,使当第一顶杆1不再向上运动时,第二顶杆2还可以继续向上运动已完成第二次顶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思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6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