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地板LED透镜组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3822.3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0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敏;何红心;陈侃;巢风雨;韩科明;黄锁祥;成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19/00;F21V5/04;F21V29/503;F21W101/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夏平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板 led 透镜 组前照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机车车辆的前照灯,具体地说是一种通过反射器和球面透镜将LED光源的光强角分布转换为所需光型的低地板LED透镜组前照灯。
背景技术
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是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现代化、大容量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布局、全面提升区域品牌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客户对前照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前照灯的照明设备,已由原来的卤素灯系统向气体放电灯照明系统转变。而LED照明技术的成熟,将会引发一场新型照明系统的革命。
采用LED作为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的光源,这样它们的优越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这种新系统比通常使用的卤钨灯要明亮,与HID头灯的亮度差不多。但是考虑到LED光源特有的优越性,比如重量轻、安装深度小、耗能低、寿命更长、没有环境污染等,它们更适合作为下一代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前照灯系统的光源。此外, LED的使用还可以使整个车的设计变得更加灵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反射器和球面透镜将LED光源的光强角分布转换为所需光型的低地板LED透镜组前照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低地板LED透镜组前照灯,包括前照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照灯座的尾端设有用于安装LED光源的LED安装座,LED安装座的外侧设有固定在前照灯座尾端的反射器,且在前照灯座的前端设有球面透镜,使得LED光源发射的LED光线经由反射器的内壁反射穿过球面透镜后在车前形成所需要的照明。
所述的LED安装座位于反射器的中心部位且LED安装座的尾端穿过反射器与散热机构固定相连。
所述的LED光源对称设置在LED安装座上,且LED光源位于反射器构成的空腔内使得LED光源发射的LED光线能够经由反射器的内壁反射。
所述的前照灯座上设有调节机构。
所述的前照灯座、LED光源、LED安装座、反射器和球面透镜构成低地板LED透镜组远光前照灯。
所述的前照灯座中设有近光挡板,近光挡板位于前照灯座自身内腔的后端且临近LED安装座。
所述的前照灯座、LED光源、LED安装座、反射器、球面透镜和近光挡板构成低地板LED透镜组近光前照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LED安装座上安装LED光源,使得LED光源发射的LED光线受控于一定区域内,并通过反射器和球面透镜将LED光源的光强角分布转换为所需的光型,即利用反射器的内壁将光线聚集起来反射出去并通过球面透镜配光后进行照明,提高了LED光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恒流驱动的LED光源处于非饱和状态下运行,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和LED光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前照灯通过将LED安装座与散热机构直接相连的方式,使得该前照灯散热方便快捷;且低地板前照灯关系到车辆的行车安全以及夜间驾驶的舒适性,前照灯远近光灯采用LED光源,提高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的同时高效节能,填补国内低地板对远距离照明高可靠性技术需求的空白,取代传统卤素灯或HID气体放电灯照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远光前照灯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所示的远光前照灯使用时的模拟配光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远光前照灯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所示的近光前照灯使用时的模拟配光图。
其中:1—前照灯座;2—LED光源;3—LED安装座;4—反射器;5—球面透镜;6—散热机构;7—调节机构;8—近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赛尔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3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