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衣架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4985.5 | 申请日: | 2015-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5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方芳绸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芳绸 |
主分类号: | A47G25/34 | 分类号: | A47G2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衣架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衣架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衣架种类繁多,但其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缺陷,比如现有衣架在挂衣服或者将衣服从衣架上脱离时,需要将衣服的衣领口拉开,如果衣架的托架体较大,衣服(如T恤、棉毛衫、毛衣等)的衣领口较小,不仅在挂衣或脱衣时操作比较困难,还容易将衣服的衣领口拉撑大,使得衣服的衣领口出现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衣架改进结构,便于将衣领较小的衣物套入衣架而不会发生变形,且在套入过程中不会向外滑落,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衣架改进结构,包括衣架本体和连接在所述衣架本体中部上方的挂钩,所述衣架本体包括横杆、第一撑臂和第二撑臂,所述第二撑臂由第一撑部、第二撑部和中间部组成;
所述第一撑臂设置在所述衣架本体中部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撑臂的另一端向所述衣架本体中部上方倾斜延伸连接所述挂钩;
所述中间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体,其设置在所述衣架本体中部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撑部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撑部的另一端向所述衣架本体中部上方倾斜延伸连接所述中间部,且所述第一撑部的倾斜角度和所述第一撑臂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第二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撑臂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撑部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连接所述中间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撑部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臂的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第二撑臂由第一撑部、第二撑部和中间部组成,中间部位于衣架本体远离第一撑臂的另一侧,第一撑部一端连接横杆另一端连接中间部,第二撑部一端连接中间部另一端连接第一撑臂的中部,如此便于将衣领一侧先套入第二撑部上,再将衣领另一侧套入第二撑臂,之后调整衣领一侧至第一撑部上,操作方便简单,且不会使衣领变形;由于在第一撑部和第二撑部之间设有中间部,中间部呈向上弯曲的弧形体,有助于防止在套衣领另一侧时,套于第二撑部的衣领一侧向外滑出,提高衣领套入的方便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挂钩;20.横杆;30.第一撑臂;40.第二撑臂;41.第一撑部;42.第二撑部;43.中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衣架改进结构,包括衣架本体和连接在所述衣架本体中部上方的挂钩10,所述衣架本体包括横杆20、第一撑臂30和第二撑臂40,所述第二撑臂40由第一撑部41、第二撑部42和中间部43组成。
所述第一撑臂30设置在所述衣架本体中部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横杆2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撑臂30的另一端向所述衣架本体中部上方倾斜延伸连接所述挂钩10。
所述中间部43呈向上弯曲的弧形体,其设置在所述衣架本体中部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撑部41的一端与所述横杆2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撑部41的另一端向所述衣架本体中部上方倾斜延伸连接所述中间部43,且所述第一撑部41的倾斜角度和所述第一撑臂30的倾斜角度相同。
所述第二撑部4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撑臂30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撑部42的另一端向上倾斜延伸连接所述中间部43,所述第二撑部42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撑臂30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用于套入衣领的过程是:先将衣领的一侧从第一撑部41套入第二撑部42内,再将衣领的另一侧套入第二撑臂30上,然后将位于第二撑部42上的衣领一侧向外调整至第一撑部41上,从而完成衣领挂持于衣架上,如此不会导致衣领变形,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芳绸,未经方芳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4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