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海冰冷量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海冰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4392.9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0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卓;由世俊;张欢;叶天震;郑雪晶;梁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02 | 分类号: | E02B1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宋洁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冰冷 淡水 资源 综合利用 采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冰资源采集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海冰冷量以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效的海冰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投入很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研究工作在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海洋方面,将海冰作为一种资源,将其冷量以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经济有效的节能方法。
对全世界范围来说,21世纪是全面认识、开发及利用海洋资源的海洋新世纪,海洋产业将成为人类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经济稳定持续并快速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海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合理有效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夏季供冷的能源问题,还可以将海冰融化形成的水资源经过一系列处理供给使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经查阅相关资料,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等地区冬季结冰,气候正常年份成冰期约为2~4个月,冰温一般约为-4℃。期间内,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固定冰的宽度多在0.2~2km之间,个别河口和浅滩可达5~10km;冰的厚度,北部多为20~40cm,最大60cm左右,南部多在10~30cm,最大60cm左右。此时渤海和黄海北部的流冰外缘线,除辽东湾外,大致沿10~15m等深线分布。因此,我国渤海等海域冬季海冰资源充足,将海冰冷量以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切实可行。
此外,海冰与海水相比,其盐度大大下降,接近淡水。因此开发海冰资源,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此外海冰资源量巨大,渤海地区每年可开采海冰资源总量至少为400亿m3,充分利用其中冷量可以减少夏季供冷消耗的能源缓解能源问题,利用海冰融化后形成的水资源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海冰冷量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海冰采集系统,克服现有技术中海冰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海冰冷量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海冰采集系统,包括采冰船、输冰子系统、水平传送带三个子系统,所述采冰船通过破冰并将海冰碎块推送至输冰子系统附近,通过输冰子系统打捞并运送至水平传送带上,将海冰碎块水平运送至海冰基站。
所述采冰船包括第一主动力杆、第一副动力杆,所述第一主动力杆、第一副动力杆一端与铲斗铰接,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船体与船头。所述铲斗前部带有尖锐的破冰刃。
所述输冰子系统包括设置于陆地上的漏斗,漏斗上设有第二主动力杆,第二主动力杆另一端连接冰铲,第二主动力杆上设有第二副动力杆,第二副动力杆另一端连接冰铲;漏斗下方设有输冰带。所述输冰带各节之间设有隔挡。
所述水平传送带各节之间设有隔挡。
所述水平传送带的传送带体两侧设置传送带侧挡板,固定在传送带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海冰采集系统可以在冬季进行海冰采集并输送到海冰处理站中,将其应用于海冰冷量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应流程中,对节能、环保具有重大意义,对海冰冷量及淡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本系统中的采冰船通过推送方式收集海冰,避免了由于将海冰放置于船体中导致的船体吃水量大的缺点,在水较浅的条件下本采冰系统仍可运行,因此本系统受地形控制小,应用范围更广。
采冰船采用将海冰资源通过采冰船铲斗推送至海边的方式,克服了传统采冰船将采集到的冰直接送至船体中单次采冰量的限制,具有采冰范围大,采冰量多等优点。
采冰船与输冰子系统可同时工作,采冰船只需将海冰推送至输冰子系统附近,而后由输冰子系统中冰铲进行打捞,大大提高了采冰的效率,单位时间可采集冰量加大。
输冰子系统中倾斜输冰带与水平传送子系统中传送带各节间均有隔挡,防止冰块在运送过程中由于摩擦不足导致的滑动,提高输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冰采集系统图;
图2是采冰船侧视图;
图3是采冰船俯视图;
图4是铲斗立体效果图;
图5是输冰子系统传送示意图;
图6是输冰带立体效果图;
图7是水平传送带侧视图;
图8是水平传送带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443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插销式平台升降系统的电控装置
- 下一篇:滑动式水利分流过滤装置